• 368阅读
  • 0回复

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少数民族地区旧貌变新颜 工农业总产值40年增长21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0
第1版(要闻)
专栏:

  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少数民族地区旧貌变新颜
  工农业总产值40年增长21倍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吴士深)昔日荒凉、闭塞、落后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今“换了人间”,工农业总产值40年间增长21倍,55个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过着安定而幸福的生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截至1988年底,全国共建立县以上少数民族自治地方720多个,居住人员6000多万。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后摆脱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束缚,超越一个或几个社会发展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工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6.6亿元发展到1988年的1092亿元。这些历来以农牧业为主的地方如今现代工业崛起,工业总产值达到686亿元,比解放前增长123倍。工业产值已经明显超过农业产值。这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正向现代化发展。一批新兴的城镇已成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0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1417亿元,建立起了3.7万个工矿企业。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基地、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等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原料、燃料和动力。钢铁产量从无到有,达到291万吨;原煤产量突破1亿吨,占全国产量1/10强;少数民族居民家庭纷纷告别煤油点灯照明的历史,发电量已达553亿千瓦小时,是1952年的692倍。
地处祖国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过去大都交通闭塞,甚至与世隔离。现在已经建起了1.27万公里铁路和27.7万公里公路。人民解放军和当地居民劈山越水,在世界屋脊上开辟了青藏、川藏和新藏公路,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青海“艰险羊肠道,溜索独木桥”,人背畜驮的运输历史。在被称“空中禁区”的青藏高原还开辟了通向国内国际的航线。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农牧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水利设施不断充实,灌溉面积扩大一倍;古老的粗放耕作方法开始被科学种田所取代;原始的简单农具开始被机械化、半机械化农具所更替。农业总产值40年间增长6倍,粮食产量增长1.8倍,棉花产量增长8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每年有大量活牛、活羊和毛皮等畜产品销往国内外,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畜产品和毛纺、乳品生产基地。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摆脱贫困,开始向温饱型,甚至小康型迈进。1988年这些地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82亿元,比1952年增长17倍。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缝纫机、自行车等现代化的中高档消费品是当地市场上的畅销货。改革开放10年间,少数民族居民家庭收入增长尤快,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两倍,内蒙古牧民人均收入高达850元,每10户牧民家庭拥有4台电视机和5台收录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