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阅读
  • 0回复

在南方四省“扫黄”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一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6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南方四省“扫黄”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一日)
李瑞环
今年8月2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整顿清理书报刊及音像市场电话会议。会后,“扫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由党、政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做出了具体部署,许多地方层层建立了有领导负责的专门班子。广大群众对中央关于“扫黄”的决定反映强烈,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和热烈支持,认为这是为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小平、陈云、先念同志和一些老同志都非常关心这项工作,希望抓到底抓出成效。全国现已初步形成“扫黄”气候。一些动作较快的地区,已经收缴和查禁了大批淫秽书刊和音像制品,取缔了一些专门兜售黄色书刊的书摊和音像市场,有的还顺藤摸瓜,查处了一些“制黄”、“贩黄”的地下网络和出版社、印刷厂,书报刊市场面貌已开始发生变化。总的来看,“扫黄”已初见成效,发展态势是比较正常的。
我们也要看到,“扫黄”工作刚刚开始,各地发展不平衡,一些“死角”还未触动,特别是有些地区领导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工作还停留在一般号召阶段,不少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实。所以,当务之急是,再加一把劲,乘势而上,推动“扫黄”工作扎实深入开展,防止虎头蛇尾。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把工作抓紧抓实。
第一,抓认识。有些地方“扫黄”深入不下去,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领导上对“扫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这次“扫黄”,中央下了决心,政治局常委一致认为必须下决心搞下去。这决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当前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一项重要工作。“扫黄”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黄色书刊和音像制品充斥社会,既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造成的恶果,也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黄赌毒”来麻醉我们的人民。这次北京反革命暴乱中一些社会渣滓跳出来充当急先锋,就是明证。“扫黄”是改革和对外开放健康进行的一个保证。有些同志担心“扫黄”会影响对外开放,这是不必要的。把黄色的东西打掉了,把“蚊子”、“苍蝇”扫除干净,会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把对外开放工作搞得更好。“扫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淫秽的东西屡禁不绝,反映了这几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严重失误。不解决这个问题,“四有”人才的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等都无从谈起。“扫黄”是为群众办实事、树立党的威信的实际行动。群众对黄色的东西深恶痛绝,反映强烈,如果这样的事情也办不好,就无法取信于民。因此,各级党委一定要把“扫黄”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认真地抓起来。你们四省地处沿海,任务较重,困难较多,希望你们回去后向省委的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地作个汇报,希望他们进一步关注这件事情。
第二,抓落实。大量事实证明,我们的许多工作没有做好,并不是失之于方针不对头,思路不够好,而是因为领导作风不过硬,工作抓得不实,使很多好的设想流于空谈。“扫黄”工作要搞好,达到预期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把工作抓实、抓紧、抓具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这是因为:其一,“扫黄难度大。黄色书刊和音像制品泛滥成灾,时间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范围广,遍及城乡许多角落;参与的人较多,不仅有一般的群众,也有党员、干部;而且“黄源”连结国内外,既分散、又隐蔽,抓起来工作量很大。不下点真功夫、做一番切切实实的工作,是难以奏效的。其二,“黄毒”根子深。近年来由于放松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受“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和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腐蚀,缺乏远大理想和正当的人生追求,有的人中“黄毒”很深,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一批人见利忘义,视“制黄”、“贩黄”为发财之道,也确实有些人、有些单位靠干这种黑行道发了大财。一些县、乡的少数干部也把这种肮脏勾当视为生财之路,不仅不打击,反而包庇纵容,有些甚至内外勾结,直接参与了非法活动。因此,不实实在在地从根子上抓起,“扫黄”很难扫下去,一时见效的也难于巩固。其三,有历史的教训。“扫黄”至今已非一次,为什么三令五申,屡禁不绝,反而愈演愈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抓得不紧、不狠、不实。一些“黄贩子”看准了我们有“一阵风”的毛病,“扫黄”来了,暂时避避风,转入地下,埋伏起来,等待时机。一等风头过去,他们就沉渣泛起,卷土重来,而且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因此,我们这次“扫黄”必须防止虎头蛇尾,半途夭折。
抓紧、抓实的关键是克服飘浮的作风,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指导。各单位都要做到有要求、有措施、有部署、有检查,而且要实行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人。要把工作放到督促检查、狠抓落实上。有关领导同志要深入“扫黄”第一线,对自己领导范围内的“扫黄”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例如,“扫黄”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力量形成了没有?该收缴的黄色、反动书刊和淫秽录像带收缴、销毁了没有?查封的书报刊组织审看了没有?兜售乌七八糟东西的个体书摊管起来了没有?问题成堆的出版社、印刷厂和书店的领导班子整顿调整了没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措施落实了没有?扶植优秀出版物和加强音像市场管理的政策规章着手制订了没有?诸如此类的事情,都要一件一件地去督促、去检查、去研究、去落实。“扫黄”能不能深入,关键还在于是否真正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哪里“制黄”、哪里“贩黄”,最了解情况的是广大群众,只有广大群众真正地关心、支持这项工作,并与专门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扫黄”的天罗地网,使“黄毒”无处容身,形成“拒黄”光荣、“嗜黄”可耻、“贩黄”有罪的强大社会舆论,造成黄色的东西一露头就“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只有这样,工作才算真正地落到了实处。“扫黄”工作涉及宣传、文化、出版、工商、税务、公安、海关、边防,乃至教育和群众团体等诸多部门,必须把各种力量组织起来,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要强调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全局出发,主动承担任务,避免推诿扯皮;另一方面,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明确分工。把全社会力量动员起来,形成打“总体战”的局面,夺取“扫黄”工作的胜利。
第三,抓重点。什么是“扫黄”的重点?这应当因时、因地而异,就全国范围来说,当前要集中力量解决“黄源”的问题。对那些制作、贩卖淫秽出版物严重的单位和地方,不集中力量加以清除,“扫黄”就永远扫不净。如福建的石狮、浙江的温州、海南的海口等沿海地区的若干城镇,这次就要作为重点。这些地方连结海外,大量走私、翻制淫秽录像、书刊,并且推销到内地,祸害全国。有的卖淫嫖娼成风,“黄赌毒”俱全,已经形成了一股地下黑社会势力。对这些黑据点必须坚决拔掉,不允许姑息养奸。有些省份包括内地省份的一些出版社、印刷厂和书商,大量编辑出版、印制不堪入目的淫秽读物、低级庸俗读物和黄色录像带,并且有一套组织严密的地下发行网点。对这些单位必须彻底整顿,不能走过场。坏书要收缴封存,出版社、印刷厂要关闭,责任者要查处。我们现在一些地方出版社过多过滥,有些人员素质低下,组织混乱,正好借这个机会砍掉一批。对那些查实确有印制黄色物品的出版社、印刷厂等,要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其人员特别是负责人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处理,不仅给予经济上的处罚,还要追究其行政或法律的责任。对那些专门制造淫秽录像、书刊和非法出版物的黑窝子,一定要“连锅端”,对主要的组织者、生产者、销售者要依法给予严厉打击。还有那些“一切为了赚钱”,卖书号、刊号助纣为虐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黄色书刊、音像带的掮客,也要重点查处。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研究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要注意具体分析,分类指导。对领导不重视的,重点要解决领导重视的问题;群众没发动起来的,要首先发动群众;工作不实的,要狠抓落实。抓重点必须下决心、下力量,锲而不舍,狠抓到底。在舆论上,要造成声势,引起全党和全社会的关注;在力量上,要调集精兵强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在部署上,要注意科学组织力量,选好突破口,有秩序地开展工作;在实施上,要雷厉风行,敢于碰硬,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当前,在清理各种非法的、反动的、有严重政治错误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的同时,要注意首先集中必要力量清理黄色制品。区分黄色作品与非黄色作品并不十分困难。除了明显的色情、淫秽的出版物、音像制品等外,对夹杂有色情内容、裸体半裸体画面的作品,主要看他创作、制作的目的和出发点,看整个作品的基本格调和基本倾向。在一些文学名著里,出于情节的需要,讲到男女私情时,有些细微描写或形象的画图,但整个作品的基本格调是高雅的、健康的、有益的,这类书刊或其音像、电影制品不应列为黄色的东西。有些作品不是这样,它夹杂色情、裸体半裸体东西的目的,是为了变着法子、拐弯抹角地兜售和宣扬淫秽的东西,或者是以淫秽的东西作为招徕观众或读者的手段,作品的基本格调是低下的、庸俗的、萎靡的,是有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其社会效果是很坏的,这一类作品就是黄色的东西,决不是什么“擦边球”,应该坚决予以禁止和取缔。
抓重点,看准了就要抓住不放。要不为非议所动摇,不被困难所压倒。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扫黄”就得有这股认真劲!主管“扫黄”工作的同志,必须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亲身参与重要工作的落实。总之,要注意抓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没有重点就没有章法,没有重点工作就没有波澜起伏,我们都应该学会抓重点。
第四,抓案例。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大张旗鼓地进行处理,是促使“扫黄”工作深入一步的重要环节。这样做,可以显示领导的决心,可以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把坏人震慑下去。这样做,还可以体现党的政策。为了孤立打击极少数坏人,挽救那些一时失足、错误轻微、可以教育过来的人,必须坚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者赎罪、立大功者受奖的政策。各地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典型性,要有宽有严,以瓦解坏人,推动工作。有准备地处理一些案例,还可以为后期的处理工作,以及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打下较好的基础。
我们过去“扫黄”工作收效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手软,或该处理的没有处理,或该重处的轻处,或该判刑的以经济处罚代替法律惩办,因此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一直没有真正打下去。这次强调抓案例,就是要坚决扭转这种状况,坚决把犯罪分子的气焰打下去,不这样群众就不可能真正地发动起来,不这样今后就不能刹住这股歪风。要像解放初期处理刘青山、张子善那样,大张旗鼓地处理和宣传,使犯罪分子一想起来就胆战心惊。对那些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要按照法律规定从重从快处理,然后以电视、电台、报纸等配合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借此造成“扫黄”的强大社会舆论,动员足够的社会力量,推动“扫黄”的不断深入。
最后,讲讲繁荣文艺的问题。在整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极为重要而亟待解决的课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讲过,要一手抓“扫黄”,一手抓繁荣文艺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这个方针必须坚定不移。文艺的繁荣单靠抓“扫黄”抓不出来。任何国家文艺的繁荣,都要靠发展健康的、优秀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用健康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占领阵地,使黄色的低级庸俗的东西没有市场。所以,彻底地解决“扫黄”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用健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来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生活需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一篇大文章,这次会议不可能专门展开研究,但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非下硬功夫解决好不可。(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