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阅读
  • 0回复

读《中国舞蹈发展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21
第8版(副刊)
专栏:

  读《中国舞蹈发展史》
峻骧
近读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发展史》,那心境,类似少时读惊险传奇小说,非通宵卒读而不能尽兴。
该书洋洋洒洒,上自5000年前的彩陶盆和原始崖画的研究,中经西周乐舞教化和战国诸子舞美思想的探讨,对大汉帝国和盛唐时代绚丽多彩的舞蹈文化,作了详尽而多彩的论叙,既采古籍诗文之记载,又搜寻了大量文物图片之形象印证,由于作者本人就是舞者,因此在分析那些技艺高超的著名舞人和舞蹈时,见解独到,绘声绘形。将古人以轻盈、飘逸、柔曼为美的审美意识,和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生动地描叙出来。论汉舞则以众多的汉画像砖石中多姿多彩、技艺结合的百戏为依据,把那个时代重舞情舞意的感情表现和善造气氛、妙用舞服舞具的特色叙述甚详。对于辉煌唐舞,作者更如数家珍,从繁花似锦的舞种、舞目,到宫廷、民间兴盛的各种表演,娓娓道来,让人们看到汉唐强盛的国势和开放豁达的社会风尚。
汉唐时代的中国人是自尊自强又自信的,因此敢于吸收各式胡舞,而融入自己的人体文化之中,这种广采博收的创作和艺术精神,构成了汉唐舞蹈健康明快、昂扬多姿的风貌,而且远播东邻日本、朝鲜、南邦印度等国,至今日本“雅乐”中的著名保留节目《兰陵王》就是唐代传去的。以汉族为主体,包括56个兄弟民族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人体文化,民间舞蹈是其重要一支。封建社会后期舞蹈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日趋衰落,许多汉唐名舞失传,成为绝响,新兴的戏曲艺术却融入了许多传统古典舞韵,民间舞则在各民族节庆农闲和风俗宗教仪式中传承着。本书在最后一章把各族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分别专节论叙以双龙戏珠结尾,可谓真知灼见。
王克芬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员、编导和教员,1956年调舞研会专攻舞史,30年来出版了多种舞史著作,目前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舞蹈词典》主编,年过六旬,仍日夜伏案翻拣查阅古籍引文,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书中刊用100多幅文物图片,不少是精品、珍品。其中有著名敦煌学者、画家段文杰临摹的敦煌彩色舞图,著名画家潘絜兹所绘日本《兰陵王》彩图,以及高句丽墓和徐懋公墓的舞蹈等等,不少还是首次发表的,对希望了解中华灿烂文化的青年读者,不失为一部有多种文化艺术滋养的可贵读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