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9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
在艰难而又豪迈的五六十年代,神州大地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他们像一面面旗帜,一团团火焰,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困难,争取胜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同志就是当年一位家喻户晓的典型,他生前是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逝世时年仅42岁。直到今天,人民群众也没有忘记他,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领导干部学焦裕禄,首先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焦裕禄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身为县委书记,把全县人民的事情放在心上,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叫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就叫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就是焦裕禄精神。群众为什么常常回忆五六十年代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年有一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群众从心底里佩服他们,拥护他们。现在一提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一提艰苦奋斗,群众往往提出:先从领导做起。上行下效,这是很自然的。如果各级领导干部不做出表率,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号召力。遗憾的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忘记了自己是公仆,做出一些使人民很反感的事情,比如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在一些党政机关里确实存在,有些还很严重。这样的领导干部虽然只是极少数,但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党的威信,引起群众的不满。提出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焦裕禄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他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时刻想着群众的利益,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他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到最苦最穷的地方,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里。他带领县委委员到火车站看望逃荒的灾民,他在大雪封门的时候要求县委干部走出办公室给农民送救济粮款,他钻进农民的茅屋,坐上农民的床头,自称是农民的儿子。群众不可能不拥护、不支持这样的领导干部,不可能不跟着这样值得信赖的领导干部干社会主义。只有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掌握领导工作的主动权。没有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一切都是空话。焦裕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参加革命工作,他深知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性,在那种环境,如果脱离了群众,不要说取得胜利,就是自己的生命也很危险。同样,在建设时期,干部也不能脱离群众,否则,就没有威信,甚至还会与群众形成尖锐的对立,最终站不住脚。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坚决克服脱离群众的弊病,大力加强党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这个《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焦裕禄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的精神,贯彻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作出的这个《决定》。
焦裕禄是艰苦奋斗的典范。兰考是个贫困县,水涝、风沙、盐碱是当地的“三害”。为了除“三害”,他到洪水激流中观察,在滚滚风沙中跋涉,走遍了兰考大地,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为改变兰考面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生活清苦,严于律己。他的袜子补了又补,一把破藤椅一直坐到逝世,一张电影票钱也要补交,如此等等。这是当年人们熟知的焦裕禄的事迹。事情虽小,感人至深。他到兰考,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不是去享福,而是去吃苦。他死后,兰考人民沉痛悼念他,说他是为兰考人民累死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壮丽的事业,也是艰难的事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首先需要领导干部艰苦奋斗。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就号召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讲了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要求共产党人当“愚公”,靠自己挖山不止的实际行动去感动“上帝”——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起来了,就搬掉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也要搬走一座座的大山,同样也要靠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挖山不止,用实际行动去感动“上帝”。焦裕禄的艰苦奋斗精神感动了兰考县的几十万“上帝”,“上帝”起来了,兰考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焦裕禄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时代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同志也许会说,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生产条件不同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也要有所改变,再搬出焦裕禄这个典型还灵吗?我们认为,焦裕禄精神永葆青春。千变万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不能变,艰苦奋斗精神不能变。而且,就当前某些领导干部身上的毛病来说,用焦裕禄精神医治可能更灵一些。学习焦裕禄,宣传焦裕禄,对许许多多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好干部也是一个支持。还要看到,尽管现在国家的形势比五六十年代要好,群众的日子比五六十年代要富裕一些,但是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困难,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还要靠像焦裕禄这样的人物和精神去鼓舞斗志,振奋人心。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领导干部更要振作精神,要有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重提学习焦裕禄,自然不是消极地忆旧,不能停留在宣传焦裕禄的事迹上,不能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而是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带领群众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当前的各项任务。“江山代有才人出”,可以肯定,90年代将会涌现出更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们将更努力、更出色地为人民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