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阅读
  • 0回复

爱我中华 绿我中华 陶冶情操 全民义务植树为精神文明建设添彩增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1
第1版(要闻)
专栏:

  爱我中华 绿我中华 陶冶情操
全民义务植树为精神文明建设添彩增光
本报北京3月10日讯 新华社记者张建军、本报记者高保生报道:开展10年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在用绿色绘染神州大地的同时,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添彩增光。
1981年开始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加了新内容。广大公民自觉行动起来,把爱国热忱化为绿化祖国的具体行动。10年来,全国有近20亿人次履行了这项义务。人们在植树造林的活动中,发扬为他人、为后代造福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些地区开展城乡联谊、厂民共建、校地共建、军民联谊等绿化活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陶冶了情操。不少群众还纷纷慷慨解囊,为国土绿化捐款捐物。
广大青少年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锻炼成长。许多中小学生把义务植树和勤工俭学结合起来,开展为母校建造“绿色银行”、兴办“养校林”等活动。成都市广大少年儿童参加了“红领巾百队护树”活动;广州市有一支7万多人的“少年绿色近卫军”。
在绿化大西北的活动中,青少年们纷纷采集树种和草籽,向边远和贫困地区的人民献上一份爱。黄河沿岸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6省区的300多万青少年联合起来,用6年时间为黄河建起绿色屏障。
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活动,已在我国蔚然成风,正成为易旧俗、树新风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许多人在生日、入学、毕业、入团、入党、参军、结婚、生育和离退休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栽植纪念树,铭志于树,寄情于林。广东、北京等地的群众,在亲属去世后,栽植“长生树”和“常青树”。河南省南召县去冬以来有134对青年婚事新办,举行植树婚礼,共栽植各种果木3万多棵。各种类型的纪念林在我国越来越多,湖南省共青团组织发动广大青少年营造夏明翰、欧阳海等革命英雄纪念林;云南、贵州等地广大群众营造“民族团结林”;福建、浙江等地军民共建“友谊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