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让“国家队”重振雄风——上海市全力以赴搞活大中型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0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国家队”重振雄风
——上海市全力以赴搞活大中型企业
新华社记者 吴复民 陈雅妮
“搞活大中型企业”,这一呼唤已久的命题,今年真正成为上海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市委、市府领导提出,扭转效益连年滑坡的严重现实,目标是今年制止滑坡,明年扭转局面,后年走出困境,让“国家队”重振雄风。各综合部门都在出谋划策,务求拿出“干货”。
搞活企业的焦点对准经营机制
在上海3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850多家全民大中型企业。在过去二年间,地方全民大中型企业生产速度连年下降,实现利润连续三年滑坡,从1988年的78亿元下降到1990年的42.06亿元。
上海市委、市府的领导认为,对大中型企业实行给钱给物的“政策倾斜”,或许能解一时之困,但绝非“搞活”的根本良策。焦点是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上海许多工业局就从这里“破题”。直到去年还有这样的规定:棉纱坯布必须在上海的纺织行业内部调配,窒息了上海纺织印染行业企业的活力。拥有35万职工的大行业,全行业留利已下降到3亿元。面对这一状况,上海纺织局今年初放手让企业到国内外市场上自主经营。这一措施马上“救活”了一批企业,初步形成多渠道进货、多口岸出口的“小气候”,一季度印染行业全面扭亏为盈,整个纺织行业的综合效益也逐月回升。
上海冶金局也主动改革,把计划外和国家计划内供料不足部分的原料采购权、产品销售权和生产经营权全部放给企业,使上海几家大钢厂开始建立自求发展、自主经营的企业发展战略。
“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切实引入厂际关系
一个崭新的经济现象出现在上海工业系统,颇为引人注目。今年已有70多家企业主动到上级部门登记,要求企业兼并。上海市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企业兼并、联合和发展企业集团。
上海市府年初明确地提出,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是一个整体概念,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要搞活,对在竞争中“活”不下去的企业就毫不留情地关停并转。过去两年间,上海市有108户企业被兼并,不仅发挥了生产要素存量的产出效益,更重要的是,人们取得共识:劣势企业被优势企业兼并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是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正是人们观念的这种进步,使主动要求兼并的企业中,也有不愿苟延残喘的千人以上的大厂、名厂。今年已经实行兼并的14户企业,一开始就有一个高的起点:不单纯立足于“帮劣势企业解困”,而是努力求得优势企业发展。上海第七毛纺织厂年初兼并上海独一无二的苎麻厂以后,原属两个厂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含麻新产品,齐心协力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在4月底即有30多种适宜春夏季穿着的含麻薄型毛料面世。企业的“蛋糕”越做越大,“解困”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搞活企业的重要思路——合资“嫁接”
鼓励企业扩大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这是上海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思路。上海至去年年底共建立了工业性的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717家,吸收外资12.21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又批准工业性外商投资项目68项,吸收外资1亿美元,超过历年同期最高水平。“三资”企业的年工业总产值已达64亿元。今年上海搞合资“嫁接”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有的划出单个分厂或独立车间,同外商合资,设立“厂中厂”;有的则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横切出一部分生产车间进行合资,如第十印染厂划出印花、成品车间组成合资企业,其他生产车间和服务部门保持原有性质不变。还有一些企业实行“一厂三制”,在全民企业内,有合资企业,有集体企业,有的还到境外办厂。有的一个母厂搞几个合资厂。
积极推进以增强活力为重点的企业内部改革
今年,上海市府为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和减轻企业负担,再次作出七条规定。当宏观政策的导向和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套都着力帮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时候,深化内部改革愈发成为企业的自觉要求。
冗员太多,是全民企业一个不堪的负担。上海企业改革的典型第二纺织机械厂,在年初率先提出,要求进行以全员劳动合同制为中心的劳动、工资、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试点。根据试点方案,全厂4000余名职工先签订劳动合同,然后签订上岗聘约,对上岗与不上岗的人员实行差别工资,对不受聘人员另作安排。上海微型轴承厂、异型钢管厂、嘉丰棉纺织厂、柴油机厂等30多家企业也相继提出这项试点要求,市劳动部门已选定10个企业,进行以全员劳动合同制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用工制度的试点,同时抓紧待业保障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拟订和试行。
积极慎重地在企业集团和浦东新区企业中,进行股份制试点。同时出台的改革试点还有:浦西企业和浦东企业实行联合,或组建企业集团,以浦东带动浦西;给机电行业一些出口产品基地企业以充分的外贸自主权;在纺织行业,进行工贸结合、扩大出口的试点等。上海市对经营者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他们眼睛向内,向强化管理、提高质量、搞活经营要效益。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给经营者充分的决策权,保证政令畅通。
上海市全力以赴搞活大中型企业已初见成效。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地方全民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9%,结束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同时,产品销售收入增长9.3%,产品销售税金增长9.5%,说明产品价值得到了实现。诚然,全市地方全民企业的产品库存增加、实现利润下降等问题仍然存在,但幅度都在缩小。
“国家队”重振雄风已指日可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