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阅读
  • 0回复

完善双层经营 深化农村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23
第5版(理论)
专栏:

  完善双层经营 深化农村改革
中共江西贵溪县委书记 艾佛胜
贵溪县是1981年底推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我县农村总体上形成了统分结合,户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产物
“统分结合,户为基础”的农村经营管理形式,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民家庭经营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的结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由统到分,克服了农村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使广大农民有了相应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摆脱了生产要素高度集中和平均主义的束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系列重要的生产环节,诸如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科技推广、产品运销等等,单靠家庭经营无力完成,所以,被人们一度忽视了的“统”又提到了议事日程。许多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陆续建立起为生产、销售服务的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有统有分的双层经营格局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由统到分,再由分到统分结合,这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能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又能克服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集中与分散、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它比较符合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是我们经过长期实践而探索出来的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二、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双层经营的关键所在
随着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化、商品化,农民生产经营,从信息获取、资金筹集,到生产资料购置、新技术应用,产成品储存和销售几乎都靠自己完成,代价很高且往往办不好,甚至办不了。对于变化莫测的市场,时时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能否解决这些矛盾,把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继续推向前进,其关键在于加强社会化服务。
近几年,我们在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下了一定功夫。乡一级服务组织主要依靠“五站”(农技推广站、农机站、水管站、畜牧兽医站、种籽站)、“两社”(供销社、信用社)、“一会”(科普协会)。在村一级,一是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经联社或企业组),为农户代购化肥、种籽、农药等等,解决农户买难卖难的问题;二是建立合作基金会和互助储金会,积极筹措生产发展资金,帮助解决农户的资金困难,扶持专业户(组)的发展;三是加强供销社、银行营业所、信用社的建设。这样,逐步形成以县为依托,乡为纽带,村为基础,户为补充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的综合服务网络。
在服务内容方面,首先是管理、协调服务。在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逐步做到:统一规划作物布局;统一为农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统一放水管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搞农田基本建设;统一学习推广科学技术;统一开发农业;统一畜禽防疫;统一提留生产积累资金。其次是科学技术服务。县建立农业技术培训总校,乡成立农技培训分校,以函授为主,函授与面授结合,使每个村民小组在一二年内都有1至2名初级以上农民技术员。由县乡科协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咨询活动,解决农民科学种田的疑难问题。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开展科技承包和县乡村三级干部科技示范点活动。第三是购销配套服务。实行分户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三、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的客观要求
村级经济是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一级经济,它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层次和组成部分。发展村级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要求。离开村级经济的发展,“统”的经营层次就失去内在依托。
发展村级经济,要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济状况,什么有利就发展什么,怎样有利就怎样发展。只要从本地出发,量力而行而又尽力而为,村级经济发展是有希望的。我们从四个方面抓了村级经济的发展:一是利用当地农副产品和矿产资源办加工业和采矿业。二是依托驻县国家重点工业兴办派生工业和服务业。三是开发荒山荒地办林场、茶场、蚕桑场、果园等农林企业。四是发掘本县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村级经济的发展,完善了双层经营,统分之间得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强化统一经营与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关系。提倡发展村级经济,并不是过去生产模式的简单恢复,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不能靠“长官意志”急于求成,一哄而起,更不是以此否定家庭经营,重新回到“搞平调”、“归大堆”的老路上去,动摇和削弱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基础。相反,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潜力,逐步发展和壮大新型的集体经济,从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