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都市大秧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1
第8版(副刊)
专栏:

都市大秧歌
张秀枫
晚风拂面,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悠闲地在林荫路上漫步。
走着走着,前面的广场传来一阵火火爆爆的锣鼓镲和唢呐声,一下子把人心弄得痒痒的。极目一望,只见黑压压的人群头上有无数鲜艳的丝绸扇子花蝴蝶似的飞来飞去。哪儿来的大秧歌呢?我加快了脚步。
广场的一侧,密密匝匝的人群围成了一个大圆圈,里面则有上百人正在自由欢快地扭来扭去。有饱经沧桑的老翁老妪,有稚气未脱的少男少女,也有潇洒的中年男士和艳丽的妇人。他们的装扮千奇百怪。有的穿着借来的戏装,还画了脸谱,熟练地挥舞着二人转演员用的绸扇。有的则自然天成一身本来装束,或手持一条纱巾或干脆徒手。有的扭得火爆热烈,全身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兴奋地蹦跳。有的则像水面上的浮萍,雍容华贵而又落落大方地随意舞动。每一双眼睛都洋溢着安适同时也透出了活跃,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这些跳大秧歌的芸芸众生,虽然五花八门,却都跳得那么好看。不论是否合于音律,一抬手,一错步,全都那么惬意,那么舒展,那么随心所欲,那么返璞归真,那么风情快乐。地位、职业、年龄、性别诸差别,在这里几乎淡化得无影无踪,而亲密和谐、友爱和自由自在却活活泼泼地写在每一张脸上,流泄在每一个舞步和扭动之中。
圆圈中间一辆简易的手推车上有一面大鼓,手执鼓槌的关东汉子神采飞扬,铿铿锵锵的鼓声在激动人心的铜镲和热烈而撩人的唢呐伴奏下,交汇成节奏鲜明、富有浓郁泥土气息的音乐,造成了一种特殊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虽然不像迪斯科舞曲那样刺激,却令人兴奋,令人心里火烧火燎般的激动。
我看得出神了。我知道了,这是人们自发的一种娱乐活动。据说每天都有。大秧歌是东北的乡土艺术之花。广袤的黑土地使它根深叶茂,亿万关东人为它注入了淳朴而豪放的灵魂与风采。本来它是在农村风靡盛行的,如今却以它独特的魅力而赢得了都市的青睐。这是都市对乡土的挚爱,还是对历史的深情迷恋?是国泰民安的一种深刻象征,还是现代人在物欲、情欲的横流中,在紧张、麻烦的冲撞中寻求一种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一种舒筋活血化瘀的健身方式?……
夜渐渐模糊了,越来越多的人抵挡不住欢快的诱惑而身不由己、无师自通地跟着扭了起来,跳了起来。任何平静的心灵似乎也难以保持平衡,终于,我也笨拙而心甘情愿地挤进了大秧歌的队伍,我不好意思地环视了一眼,没有谁说什么,也没有人多看我一眼,仿佛一滴水汇入了大海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应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