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9阅读
  • 0回复

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改善环境质量首都变绿人民受益10年植树近30万亩,“七五”同“六五”相比年扬沙天数减少39%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8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改善环境质量
首都变绿人民受益
10年植树近30万亩,“七五”同“六五”相比年扬沙天数减少39%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新春伊始,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绩的首都北京,明确提出“以建设生态健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首都”为宗旨的实施战略。
首都绿化委员会的同志告诉记者:今年2月27日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10周年纪念日。经过10年努力,首都北京已累计造林近30万亩,绿化覆盖率由16.6%提高到28.2%,城区人均公共绿地由5.14平方米增至6.14平方米。由于山区、平原绿化构成道道屏障,风沙危害明显减轻;“七五”期间同“六五”相比,年扬沙天数减少39%,市区立方米空气悬浮颗粒物(TSP)含量下降18%,每平方公里月降尘量下降43%。1991年3月12日,北京获全国“平原绿化、城市造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
据介绍,中央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指导和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批复精神,特别是邓小平等同志带头参加义务植树,为首都的城市建设和绿化美化奠定了基础。北京市明确提出了“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彻底改善首都环境质量”的指导思想,深得民心。搞大环境绿化工程,就是坚持做到绿化规划法律化、施工工程化、造林科学化、检查评比制度化。
首都在城市建设上,初步解决了田间、路旁种树与种粮的矛盾,城区空地见缝插绿与见缝盖楼的矛盾,并有效地防止了城乡结合部出现带状发展或“摊大饼”现象。在干部配备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指示让区、县委书记都“姓林”,绿化意识不浓的干部不能提拔当区、县长。
为了使群众性植树运动坚持经常化,北京建立起林政、林业公安和技术保护管理体系。目前,城乡初步形成林木病虫害测报、检疫防治网络,还建立一支拥有7000多人的护林防火队伍。同时,北京还划分义务植树责任区,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单位在责任区内建立植树、生产、休养“三结合”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