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阅读
  • 0回复

《讲话》精神哺育了陕西文艺家几代文艺家扎根生活沃土,把握时代脉搏,讴歌人民群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12
第1版(要闻)
专栏:

《讲话》精神哺育了陕西文艺家
几代文艺家扎根生活沃土,把握时代脉搏,讴歌人民群众
新华社西安5月11日电(记者马集琦、李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年来,犹如甘美醇厚的乳汁,哺育了黄土地上的几代文艺家。扎根生活的沃土,把握时代的脉搏,讴歌人民群众的劳动和创造,已成为陕西文艺界的优良传统。
五十年代,陕西的文艺创作队伍是以一批延安时期的作家为主体的。柳青、杜鹏程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保持着革命战士的情怀,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长期兼职工作在火热生活的第一线,与工人、农民同生活,同劳动,同创造。柳青以长安县委副书记的身份,在皇甫村生活了13年,他的代表作《创业史》被誉为反映农业合作化进程的史诗。杜鹏程五十年代初以创作《保卫延安》而闻名全国,此后他挂职深入铁路战线,陆续写出了《在和平的日子里》等一大批反映工业建设的佳作。他们的生活和创作实践,给予后代作家、艺术家提供了丰富深刻的启示。
在生活中根扎得越深,创作之树的枝叶越繁茂。这是陕西几代艺术家的共识。画家刘文西是陕西第二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继承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精神,挂职延安市副市长后,十多年来足迹踏遍陕北的沟沟壑壑,积累了数以千计的素材手稿。他的一系列革命领袖和陕北人物画,洋溢着浓郁的黄土气息,受到美术界的高度赞誉。作曲家赵季平、诗人党永庵等也都是从民族民间艺术的丰厚土壤中吸收营养,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陕西的文艺创作形成了两次高潮,它是以享誉全国的两代作家群的崛起为标志的。而无论是老作家群还是中青年作家群,都是以一批挂职蹲点作家为主体的。几十年来,陕西省先后组织了50多位作家、艺术家挂职深入生活,为他们建立生活创作基地。以百万字的巨制《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路遥,以长篇小说《浮躁》夺取国际文学奖的高产作家贾平凹,就是两位长期挂职在黄土地的青年作家。他们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与群众建立起相濡以沫的血肉联系,准确深刻地表现出改革时代人们思想心理的巨大变化。路遥曾说:我感到,深入生活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程。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所写的,离不开脚下的这片土地,离不开这里的父老乡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