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亳州办起“水乡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25
第1版(要闻)
专栏:

亳州办起“水乡产业”
据新华社合肥5月24日电(记者苗凡卒)长期干旱缺水的安徽省亳州市,在近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中,将有限的水资源用足用透,兴起了一系列有希望的“水乡产业”,获得预想不到的高效益。
亳州仅有可利用的水面5.4万亩,“水乡产业”一开始就立足于“高效、精细”展开。在养鱼上,他们以高产的网箱养殖为主,从1986年起步,到去年已发展到1620箱,年产鱼150多万公斤,一举解决当地的“吃鱼难”。去年,他们又在一些过去认为无法利用的小河汊上拦网养殖螃蟹,大获成功,500亩水面捕获成蟹6000公斤,每亩获纯利300多元。许多因水致富的渠道被创造性地挖掘出来:
“人造藕塘”。农民在一些低产田周围打上埂子,灌上水,种上藕。一年下来,亩产上5000公斤,纯收入3000元以上。如今,这种藕塘已超过2000亩。
沟渠塘边栽桑。从1988年开始,亳州在各类水面旁边引种湖桑,目前面积超过万亩,去年产干茧210吨,成为安徽新兴的蚕桑基地。
引地下水种稻。从前年开始,他们在地势低洼的东南部开发了万亩水田,去年首次引种水稻,平均单产达630公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