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阅读
  • 0回复

白沟,架起大流通的桥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0
第1版(要闻)
专栏:

白沟,架起大流通的桥梁
《市场报》记者 毕月华
编者按:地处华北大平原的河北省新城县白沟镇崛起了一个日用工业品专业市场,往日默默无闻的小镇成为“京津郊外的购物中心”;位于浙江省中部山区的义乌县城兴起了一个万商云集的小商品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跃居全国十大集市之首。 (报道详见二版)“建一处市场,兴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白沟市场和义乌市场就是生动的写照。
发展商品经济,必须活跃流通,形成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搞活流通,一定要建立起数量充足的各类市场,培育起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的形成与繁荣是有规律可循的,单靠行政命令往往事与愿违。唯一的办法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白沟市场和义乌市场得以形成和迅速发展,有两点引人注目。其一,有丰富的拳头产品;其二,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优势。从白沟和义乌想开去,各地办市场应该因地制宜,努力创出特色,有特色才能吸引顾客,有顾客才能繁荣兴旺。
一场“白沟现象”的讨论,吸引记者来到河北新城县这个热闹的集镇。几年前还鲜为人知的白沟小工业品批发市场,如今,商品品种之多、价格之低廉、成交额之高、客流量之大,充分展现出改革开放的具体成果。
市场——
促进繁荣富裕
每天晨曦初露,在白沟24个专业市场的两万多个摊位便很快整齐地摆开了,1075个固定门店也开门营业。这里经营的商品有人造革制品、五金、鞋帽、针织品、小商品、各种箱包、儿童玩具、塑料制品、干鲜果品、卡拉OK机等,群众居家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有140多个大类、1万多个品种。商品虽多属中低档,但不乏新潮货。在香港、广州等地新开发的一些产品,不出两三天就能在白沟市场买到。这里每天客流量少则10万人,多则15万人左右。到白沟做买卖的人,几乎各省、市、自治区的都有,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独联体以及港澳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1991年白沟市场成交额3亿元,在河北省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中位居第三。
目前,以白沟为中心,形成了半径25公里,包括5县50个乡镇377个村庄的流通产业区,从业者达2.8万人。一个无分地域的大流通、大市场、大商业格局正在这里形成。
1980年白沟年人均收入只有200元,到1991年达到1200元。环绕白沟的50多个乡镇的几十万农民,也借光白沟市场逐步富裕起来了。
箱包——
白沟人的骄傲
走进白沟市场,犹如置身箱包的海洋,8065个箱包摊位挤满了十里长街。女士包、公文包、学生包、骑士包、旅游包、航空包、摄影包、自动报警防盗包、包装包等,有11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凡来买箱包的顾客都不会失望,因为挑选余地大,货真价实,而且几乎天天有新品种上市。
白沟市场靠箱包起家,也以箱包得名,箱包生产是白沟的一大优势和特色。20年前,高桥村的两位农民从北京皮革厂买回人造革边角料,加工成自行车座套和小提包,串村赶集,十分畅销。随之,制做箱包迅即发展到全村,但很快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白沟人的商品意识就像涌动的潮流,由地下涌到地上。谁也没有料到,两个农民的偶然行为,竟发展成为地方一大产业,形成偌大一个面向全国的大市场。
如今的白沟镇,90%的家庭都生产箱包,还扩散到邻县,从业人员近3万人。每年从白沟市场批发出去的箱包占全国箱包生产总量的1/12。白沟箱包已进入国际市场。白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箱包集散地。
价廉——
并非难解之“谜”
记者在白沟的几天,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议论:白沟的东西太便宜了。白沟的商品为什么便宜?
在白沟市场,商品的供需和价格,完全靠市场调节。而这里的摊、店,没有乱要价的现象,无论箱包、小百货、小针织品,价格都比城市国营商店便宜30—50%以上。
“薄利多销”几乎成了这里的商贩普遍遵循的经营之道。开始时,这里的平均利润约20—30%,后来生产经营的人多了,平均利润降为5—10%,有些商品只有1—2%。一只提包只赚几角钱,一些小百货每件只赚几分钱,市场却越来越兴旺。“货多招远客,薄利促多销,多销利自厚。”许多人正是在商品的大批量快速流动中获取了可观的收入。
白沟市场商品价格低,自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低。这里销售的箱包,大部分是家庭手工生产的,可以充分利用边角余料。加上流通环节少,生产者可就地采购原料,就地销售产品,多产快销,多进快销,薄利多销,自然就形成了商品价廉的特色。(附图片)
家家机器响、户户能经商的白沟镇,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缪青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