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阅读
  • 0回复

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改善软硬投资环境海南放手按国际惯例办事为吸引外资和走向国际市场创造良好机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28
第1版(要闻)
专栏:

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改善软硬投资环境
海南放手按国际惯例办事
为吸引外资和走向国际市场创造良好机遇
本报海口7月27日电 记者鲍洪俊报道:海南大特区冲破姓“社”姓“资”框框,放手拿来国际惯例,切实营造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环境,使全省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批准外资企业43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多;合同外资总额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1%。
海南改革开放的好形势,得益于日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国际惯例是国际经贸交往中长期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通用做法,比如,在审批企业方面,国际上通行“一个窗口对外”、先批企业后批项目。海南一度先批项目,后批公司,搞多头审批,人为地增加了审批环节和时间,惹得外商抱怨不迭。海南省委、省政府从特区建设实际中认识到:海南要实现大开放,还要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国际惯例是适应发达生产力水平的先进管理、经营方式的组成部分。囿于姓“社”姓“资”框框,不敢借鉴、拿来,只会贻误良机。在兄弟省份、周边国家竞相开放的形势下,海南更需广纳世界文明成果,放手拿来国际惯例,以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加速走向国际市场。
尊重价值规律,注意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几年来,海南大胆改革价格、大力培育市场,各种要素市场空前繁荣,已形成体系。7月1日海南决定放开16种主要生产资料的价格,至此,除化肥、煤炭、成品油以外,全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价格已几乎全部放开。全省企业面向市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一种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已在海南初步形成。
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海南的“小政府”借鉴国际惯例,不断转换职能,下放权力,强化服务。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海南省人民政府及有关厅局相继出台具体措施,下放权力,政府部门对经济逐渐实现间接调控管理。今年5月,省政府成立外引内联项目联合审查办公室,实现一个窗口对外,而且是先批企业、后批项目。联审办成立一个多月,累计已审批200多个项目,吸引资金10多亿元。
现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已成为大特区许多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类似的新闻近来不断发生:省保险公司按照香港保险市场的通行做法,放开费率,随行就市,角逐市场;省劳动人事厅对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聘用合同化管理,将他们推向人才市场;省体改办正对20多家企业进行规范化股份制改组等。
按国际惯例办事不仅为大规模吸引外资提供了现实可能,也为海南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