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民工潮提出的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28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者的话

民工潮提出的挑战
近些年来,每当春节一过,来自田野、山林、水乡的农民弟兄,像潮水般地涌向城市,各自寻找着致富的门路。民工潮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话题之一。为了广泛了解民工潮给农村带来的影响,本报群众工作部最近派出记者,分赴湖北郧西县、四川大竹县、山东枣庄市和章丘县的山区进行调查。这里,先将记者对大竹县的调查发表出来,供各地参考。
民工潮现象,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对农村建设的关心,对发家致富的渴求。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2亿到1.5亿人,到本世纪末还将翻一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四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不断地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例会逐步下降。因此,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出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安排、有效的管理,则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抓好了这件大事,不仅会推动城市各项工作的改革,而且会直接带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可以使长期贫困的地区尽快摆脱贫困现状,跳跃式地发展,赶上经济发达地区。
从记者调查和各地反映的情况看,民工潮向各级领导部门提出了如下的挑战:
一、如何处理好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与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许多地方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如山林、水面、草原的开发),形成了当地需要劳力而劳力又外流的矛盾。因此,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农业内部挖潜力,为剩余的劳动力找出路,这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二、如何处理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和向城市转移的问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使剩余劳力“离土不离乡”,就地消化势在必行;对进城做工的“离土离乡”的劳力,要结合本身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输送,防止“盲流”。
三、如何处理好农村劳动力数量大但素质低的问题。民工进城,一般搞体力劳动、简单劳动的较多,而许多真正需要有专长人的地方却找不到人。所以各地要注意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交艺术上,对民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四、如何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走出去”与“再回来”的问题。许多打工仔、打工妹周游四方后,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然后有计划地让他们再回到原地。不少地方经验说明,这些人回到原地后,成为改变农村面貌的开拓者和骨干力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点,各级领导要有充分估计,具体工作一定要抓,而且要抓细,抓好,抓出成果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