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阅读
  • 0回复

蓝土地上的耕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7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

蓝土地上的耕耘
齐福安
蓝色,缤纷七彩中的一色。
蓝色,朴实无华,深沉而幽远。
“中国税务”,一个蓝色的世界。置身其中的华夏儿女,肩负着为共和国建设筹集资金的重任。他们不辞辛劳,不畏艰险,聚沙成塔,积土成山。
肖荣捷,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全国税务系统的劳动模范,生来喜欢蓝色。风雨40载,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耕耘着这片多情的蓝色土地。
10年前,他出任抚宁县石门寨税务分局负责人。
石门寨,秦皇岛北一个山区小镇。没有人记得唐太宗东征高丽曾在此处驻扎军营,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因明代设石门路并扩建城池而得名。倒是一首悲凉的歌谣从遥远的年代流传至今:“一进石门寨,就把行李卖,新的换旧的,旧的换麻袋。”
歌谣道出了来这里谋生的艰辛,石门寨的贫穷可想而知。这里除有一座产量很低的柳江煤矿外,烧石灰、烧砖瓦便是这里的主要工业。
石门寨土地虽然贫瘠,但资源却很丰富。山上石灰石取之不尽;地下煤炭用之不竭。
肖荣捷站在亮甲山头,任晨风吹拂着过早花白的头发,一双睿智机敏的眼睛打量着尚未苏醒的小镇。望着山路上大车小辆排成的长队,望着这些外运的石灰石、煤炭和黄土,陷入了沉思……
终于,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心中孕育成熟——兴建工厂,就地取材,生产水泥。乡镇领导完全赞同他的设想,石门寨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决定于1984年付诸实施。
建厂决非易事,图纸、资金和材料是首先遇到的难题。他冒着酷暑、涉过沟河多次去县城,找领导、跑银行,几经周折,为建厂筹集资金……
金色的秋天,收获的季节。石门寨第一家乡镇水泥厂诞生了。肖荣捷仰望雄伟高大的料塔,倾听机器欢畅的轰鸣,平凡的面孔露出舒心的笑意。
这家工厂当年投产,到1985年8月,实现一年收回全部投资,还为国家交纳税金。
肖荣捷没有为促产初见成效沾沾自喜,而是马不停蹄,继续他的追求。在他和他的税务分局直接支持和参与下,镇第二、华坪、燕山、上庄坨等四座水泥厂相继建成并在1988年以前先后完成了技术改造和翻番扩建。还是在肖荣捷的努力下,大大小小几十家乡村企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蓝土地上的收获,石门寨税务分局连续9年超额完成任务,这个分局连续6年被省、市、县税务系统评为文明分局,多次被市、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
石门寨变了,昔日古城断壁残垣的荒凉已被楼塔林立、别墅成群的繁荣所取代。人们没有忘记肖荣捷,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石门寨的财神,企业的编外厂长。”他们还为肖荣捷和他的税务分局送来一块精心制作的匾额,上书“培养税源之先导,创建企业之基石。”
夕阳如火。肖荣捷,一个年已花甲的老税工,仍默默地在蓝色的土地上耕耘。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税务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