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伟哉,天津“大无缝”!天津无缝钢管工程总投资九十亿元,大型超高功率电炉足有六层楼高在一百分钟内将一百五十吨炉料强化熔炼,是目前世界炼钢速度之最“大无缝”将为天津带来二十二亿元年产值,八亿元利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6
第1版(要闻)
专栏:

  伟哉,天津“大无缝”!
天津无缝钢管工程总投资九十亿元,大型超高功率电炉足有六层楼高
在一百分钟内将一百五十吨炉料强化熔炼,是目前世界炼钢速度之最
“大无缝”将为天津带来二十二亿元年产值,八亿元利税
本报记者肖荻梁小琴
编者按 这篇天津“大无缝”的报道,很值得一读。我们国家太需要这样的大型企业了,“大无缝”的成功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大无缝”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在这里,它是一般的加工工业所不能替代的。没有这样的大型企业,要突破某些行业的“瓶颈”,要不受制于人,只是一句空话。在调整工业结构中,舍得在“大无缝”这样的项目上投资,是有远见卓识的。
11992年12月4日中午,一阵饱含着激情的欢呼迸发在天津无缝钢管工程轧管车间。历史将会记住:中国在突破能源工业“瓶颈”的战斗中,曾震荡着这阵欢呼声的回响……
那天11点53分,一条火龙般的圆形管坯经过环形炉加热,被机械手牵入热坯输送机,迅即除鳞、定心、穿孔、连轧……进入热定径机仅仅20多秒钟,我国自产第一根大口径无缝钢管平直滑入淡绿色冷床。测量人员报出管径数据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屏息静听的人群中第一个跳起来欢呼的是意大利专家巴硕:
“准确无误!准确无误!”
他和一直伫立身旁的天津市常务副市长张立昌紧紧握手。顿时,整个车间一片欢腾。
人们知道,完成精整线和整个轧管系统的调试任务,还需付出艰苦努力,但他们从单机热负荷试车到热负荷连动试车,仅用十天,一次试车成功!正像在场的德国德马克公司专家维考普所说:这比世界上其它国家同类设备的热负荷连动试车快了16天。
天津无缝钢管工程中10个参建单位上万名参建者的最高心愿:他们不但要使自己的建设成果成为同类企业的全国之最,而且要成为世界一流!
这是个奇迹!
2漫步天津人亲昵地称之为“大无缝”的这座钢城,你不能不为那宏大的气势所折服!
这项工程是天津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90亿)的工业项目,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出天津市区东行23公里,便见方圆3.5平方公里(为旧城区两倍)的土地上,一座现代化钢城巍然屹立。占地18万平方米的三大主厂房如同三大巨人,虎踞龙盘在环行路中央。
那红色的炼钢车间厂房高达52米,安装着全国最大的150吨大型超高功率电炉,足有六层楼高,可以在100分钟内将150吨炉料强化熔炼,是目前世界炼钢速度之最。在米黄色的轧管车间里,直径48米环形加热炉是我国目前冶金行业最大的无缝钢管管坯加热设备,生产能力每小时达180吨。天蓝色的管加工车间,其中五条管加工线由美国钢管机床公司引进,全部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是经“巴统”批准引进的高技术。
分别由德、意、美引进的这些主设备,不仅都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而且在天津无缝钢管工程中还要进行世界上同类生产结构的最新组合:从来炼钢和管加工是分设的,在这里却合而为一综合连动。
这又是一个敢闯敢冒的新突破!
11992年,改革开放春潮涌动,表现异常活跃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在大江南北如星罗棋布,争奇斗胜。天津无缝钢管工程却像大合唱中一声浑厚深沉的男低音,它那高投入、高效益的品位是他人所无可企及、不能代替的。它是我们经济命脉中的一块基石,人们期待它向地球深部伸出无数钢铁喉管,吮吸“地火”,治疗我们能源工业中的饥饿。
众所周知,中国一年生产1.4亿吨石油。但自己没有大口径的管子,一直靠进口。很长时间里,世界上就是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这几个国家出管子。国际市场上普通钢坯大约是200美元左右一吨,而同期的石油钢管要900多美元一吨,深加工的附加值如此之大。我国每年进口400多万吨钢材中,石油套管将近一半,这是一笔昂贵的付出!
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的问世,首先就是打破了国际资本对石油套管的垄断,突破能源短线中的一个“瓶颈”。它的设计能力是年产精钢60万吨,优质无缝钢管50万吨,其中35万吨为我国急需的石油套管,其余为用于矿山的液压支架管,运输业所需的管线管及高压锅炉管,全都是交通、能源基础工业中渴求满足的产品。无缝钢管技术难度很大,直径要准,厚薄要匀,断面密实,扭曲强度要求很严,管箍加工精密度要求很高……这将把我们的钢材加工技术推向一个新高峰。
而这一切,在天津人勇敢接受挑战之后,已不再是梦想!
4这项工程的确是高技术、高难度、高投入的严峻挑战。天津人这些年盼大项目实在是盼苦了。从1988年10月工程一开始,当时的天津市长李瑞环就一再昭示各方:要把天津无缝钢管工程作为天津市第1号重点工程。市领导聂璧初、张立昌等无数次到工地望、闻、问、切,有时从国外出访归来便直赴工地。
工地办公大楼找不到一个沙发,从总指挥开始不知道什么叫春节、假日。炼钢水处理设施有十几万个焊接点,外国专家预测需150人干25天,而武汉一冶的50位女焊工仅用8天即以优质率97%完成。为保证质量,焊工们有时要仰面朝天躺在湿地上,焊花落在衣服上烫出了一个个黑洞……外国专家激动不已:“你们加班,我也加班!”三位洋劳模不要奖金,只要一朵留作纪念的大红花。这一切,使先后到工地视察的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邹家华、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赞赏不已。在资金最困难时,国务院批准1亿美元贷款,中央各部委也给予有力支持。但,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确定为“国家重点,地方项目。成套引进,利用外资。高来高走,自借自还。以产顶进,建好管好,创建一流。”国家不兜底,一切靠自己。在大型重点项目建设中,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改革。天津人义无返顾,咬牙也干!
从游泳中学游泳,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经济。面对纷纭的国际大市场,天津市政府确定了购买设备和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原则,迎难而上。围绕着难中之难的资金问题,不惜重金礼聘洋顾问,也放手发动年轻人。包含有6名1988年大学毕业生的8人外资处,吃透政府贷款、出口信贷、银团贷款等种种性能,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闪展腾挪。他们正确地分析国际金融形势,为企业净赚数百万美元……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巨大的成功就来源于这一锤锤坚实的锻打。困难,被逐一克服。
新春,“大无缝”正在向终点冲刺。天津人将要收获到年产值22亿元,利税8亿元,10年还清本息的经济效益,还会收获到一颗钢打铁铸的信心:
天津人,你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