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伟大的杰作——人大代表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7
第1版(要闻)
专栏:八届人大政协盛会纪实

  伟大的杰作
——人大代表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贡献
本报记者 米博华
以党的14大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八届人大将要把这一理论作为国家意志载入宪法为标志,中国人民垂14年之久,完成一项宏大的理论工程。
和以往14年一样,中国人民仍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他们深知,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把创造中国奇迹的金钥匙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一声春雷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凭空构想出来的。它的诞生,来自挑战、压力和实践中一连串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结束10年动乱以后,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异常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全党上下处于一种“欲干不成,欲罢不能”的困惑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语惊四座,正如“大旱之望云霓”。这篇讲话实际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指导思想,成为打破沉闷、徘徊局面的第一声春雷。
当时虽然没有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但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如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等,已经明确提出。最重要的是我们冲破了年深日久的“左”的束缚,开始了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征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14年来中华大地最强劲的声音。它不仅是兴利除弊的强大武器,也是催发新事物的基本生长点。
两位人大代表——石家庄市市长沈志峰、石家庄铁路分局局长王德芳和记者一起回顾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慨良多。两位代表不约而同地谈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八个字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理论体系构筑起来的主干和基础。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这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解放思想是先导,实事求是是依据,两者结合,赋予这个理论不竭的活力。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也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人大代表、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同志回想起去年邓小平同志到深圳视察的情形,依然很激动。他说,小平同志讲的“闯”字概括得很好。深圳的经验,就是大胆地试验。在全国较早放开物价,较早对基建实行招标投标,较早进行股份制试验。我们并不介意人家说什么。实践是第一性的,不干怎么知道对错呢?
支持人民群众大胆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思想。
人们还记得1978年,改革的春风最先唤醒的是农村大地。农村从“大锅饭”的体制走出,一曲“包产到户”的“凤阳花鼓”,唤起亿万农民的希望。农民兄弟干起来了。多年来最难解决的农业问题顿时大有起色。人大代表、滁州市委书记陈天庚同志对多年前凤阳人民首创精神充满敬意,他说,“凤阳搞大包干,其意义在于,它是经济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起点,城市也动起来了。接着,各条战线都动起来了,改革大潮在神州大地一浪高一浪地向前推进。人大代表、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周冠五同志对此深有体会:“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没有首钢今天的成绩。14年来首钢的利润每年平均增长20%,现在的基数比十几年前不知大了多少!首钢还在高速增长。改革解放了生产力,这种力量你估不透。”
人们在向这些改革的先行者们表示钦敬之情的时候,谁都不会忘记,每当改革的重要时刻,邓小平同志总是站在潮头,支持群众大胆创造。
实践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我们的党又总是及时总结群众的实践,对其中的规律加以概括和阐明,成为进一步指导改革和建设实践的思想武器。
人们还记得,我们当年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目的是把农业生产的自主权交给农民,但谁也没预料到一场发展商品经济的革命相伴而至,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来我国农村的生产方式。
波澜壮阔的改革和建设实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着最丰富、最鲜活的材料,提供着最可靠、最有力的证明,也经受着最严格、最科学的检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显现出清晰的轮廓。
成功的结合,鲜明的特色
多年来,相当多的同志习惯于对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式的理解,无法摆脱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甚至被扭曲的认识。怎样搞社会主义,怎样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困扰我们的一大课题。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向一位来访的外国元首介绍了我们的历史情况后,说:“社会主义究竟怎么搞?你们讲要学习、借鉴中国的经验。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20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这短短的谈话凝聚着他深刻的思考。它既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开创新事业的基本思想线索。真理往往就是这样朴素、简单。
一些代表说,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9条,从发展道路到战略步骤,从根本任务到政治保证,从发展动力到依靠力量,纵横交织,前后呼应,可以说是个比较完整和详备的理论体系,其鲜明特色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表现出战略家的文韬武略。14年来,我们的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处理了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内政外交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决策。一些理论界的代表说,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驾驭复杂局面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领导才能。他总是在芜杂的现象中洞察事物的本质,在扭结的矛盾中理出端绪,在困难或者是在顺利的情况下保持清醒头脑,运筹在先,进退自如,不放过任何机遇,不回避任何挑战。他的这些决策原则和决策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一个组成部分,同样熠熠生辉。
中国人民英雄豪迈的改革和建设实践连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必将对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