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阅读
  • 0回复

当前世界经济走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28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当前世界经济走向
王和兴
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焦点。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现象、问题,在新形势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发展。
一、世界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日深
①世界范围内商品流动规模空前扩大。1950年世界出口额仅为529亿美元,1991年已达3.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0%。国际贸易的增长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速。目前,一国出口的强劲程度、国际收支状况,已成为衡量该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②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1990年末超过1.5万亿美元。据统计,1983年至1989年期间,国际间直接投资年增长率为29%,高于世界出口增长速度。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正由传统的观点即国际贸易转向国际投资。
③生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的最佳规模、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均要求实行专业化生产和国家间的协作。一件产品通常需要数国共同完成,其中每个国家只生产本国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部件。没有这种分工,即使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只靠本国的力量也难保证生产和消费需求。
④跨国公司势力不断增强、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全世界跨国公司已达3.5万家(下辖15万家子公司),遍及世界各国,渗透到各个经济部门和领域,其经营战略首先从世界市场的需要出发,把全世界作为统一的整体筹划生产和销售。
二、区域性经济合作进入更广泛、更紧密和更高层次的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各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或组织23个(119个国家参加)。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是,对内减免关税、开放市场、为相互投资提供优惠,对外抵御非成员国的竞争。区域经济集团化有益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增添经济发展的活力。但由于集团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将影响其与集团外国家的经贸往来,甚至导致国际经济协调更加复杂和困难。进入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一些新特点,即突破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组织经济集团的传统观点(美加墨三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即是一例);建立自由贸易区、减免关税是当前各集团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以建立共同市场、实现经济一体化为目标。尽管各区域性经济集团向共同市场过渡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但区域经济集团化继续向纵深发展则是不会逆转的。
三、美欧日经济“三足鼎立”之势已基本确立
冷战导致两个超级大国“一解体一衰弱”。随着欧洲的重建和日本的崛起,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已经动摇。199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5.67万亿美元,日本为3.36万亿美元,欧共体12国的总和为6万亿美元。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1991年日本为2.7万美元,已超过美国的2.25万美元。自80年代后期起,美国不仅在传统产业方面竞争力继续下降,而且在许多高技术产业领域,特别是在某些具有商业价值的高技术产业方面,也已或正在丧失竞争优势。美国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但90年代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会有大的变化,只是对欧日的经济优势将越来越有限。在世界经济中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可以说基本确立。美欧日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3,吞吐着国际商品交易量的近3/5。90年代世界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三驾马车”的走向。
四、西方国家的经济矛盾加剧
苏联解体后,欧日在安全问题上对美国的依赖降低。西方国家的凝聚力减弱,民族利益上升,经济摩擦日趋表面化。近年来,美欧日在贸易领域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得异常尖锐。乌拉圭回合谈判已延续6年,迄今未达成协议。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它们之间的经济矛盾和摩擦进一步加剧。但由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还不会发展为全面贸易战,将继续维持在“既竞争又协调”的总框架内,不过协调难度增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