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阅读
  • 0回复

追求卓越——记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总经理管金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9
第1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

  追求卓越
——记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总经理管金生
本报记者钱志新
证券,市场经济的宠儿。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创业之初,只有七八个人、近千元资金,仅仅5年时间,一跃而成为拥有800员工,资本金10亿元,资产总值超过30亿元的大型股份制证券机构,在海内外声名显赫,外人常常以为不可思议。
万国证券公司总经理管金生,一位揣有上海外国语学院法国文学硕士、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学和商学硕士三张硕士文凭的书生,外人更觉得神秘莫测。
当记者在上海采访管金生时,印象最深的是这家证券公司的企业精神,一种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正是这种企业精神的渗透和感召,全体员工在金融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1988年初,管金生受命组建万国证券公司。当时,国内证券业务刚刚起步,基础条件很差,市民证券知识、投资意识薄弱。管金生坚持采用股份制形式,走证券业和银行业分离的道路。他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地上门宣传,争取支持,终于组成了国内第一家严格按照国际惯例组织形式的专业证券公司。
作为一家没有编制、没有级别、没有主管部门的“三无”企业,在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中,明显地处于劣势地位。管金生认定目标,积极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带领全体员工坚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大力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一级发行市场上,以一流的服务,先后帮助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等25家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为30家企业担任主承销,代理发行了A、B种股票,并为60多家企业代理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和其他有价证券,总金额达80亿元。在二级交易市场上,创下了第一家实行全天候服务、第一家接受异地委托代理、第一家公开受理股票电话委托业务等一系列受股民们欢迎的服务项目。公司因此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累计交易量近300亿元,在上海证券交易近200多家会员单位中,A股交易量占了15%强,B股交易量几乎占了一半。
为了推进中国证券业的发展,管金生敢为天下先,甘当铺路石,大胆冲破传统的地区性资金封闭市场,在国内证券同行中第一家设立了机构交易部,和外省市的证券公司开展证券交易业务。第一步打通了全国的国库券交易市场,第二步又打通了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异地交易市场,从而很快建立了公司在全国范围的经营网络,树起了公司在国内同行中的新形象。如今,这家公司的业务范围遍及全国29个省市的250多个中心城市,并在深圳、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设立了6家分支机构。
当人们潮水般涌入股市,掀起惊涛骇浪时,管金生觉察到,市民的金融意识、投资意识萌动了。这是不可遏制的巨流,也是证券公司成长壮大的立足点。万国证券公司及时开展广泛的证券教育,组织力量积极为全国各地培训证券专业人员,在电视台开办股票知识讲座,举办股份制经济讲习班。公司办起了研究所,编辑出版国内第一家《证券研究》杂志。公司业务培训中心累计吸引了各地证券从业近万人参加。连续3年组织了全国性的大型证券理论讨论会,6次与国际著名的证券公司合作,就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管理问题召开国际研讨会,受到国内证券业同行和企业界的好评。
善抓机遇,是管金生成功之道。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万国证券公司成功地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增资扩股,向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拓展。公司的实收资本跃居全国各证券机构之首,万国投资咨询公司、万国房地产开发公司、万国经济发展总公司、海南万国发展总公司、成都华冠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相继成立。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使万国证券公司在众多的证券机构中独树一帜。公司的发展速度、管理模式和经营业绩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追求卓越是管金生的执著信念,他把在跌荡起伏中前进的股市比作人生,决意把万国证券公司推向市场经济的前沿。他说,“一个进步就是一个卓越,追求卓越是一个过程,只有永远不停地追求卓越,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卓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