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惠州兴办“绿金”造福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7
第1版(要闻)
专栏:一件一件为农民办实事

  惠州兴办“绿金”造福农民
本报记者梁兆明
编者的话从今天起,本报开辟专题系列报道:《一件一件为农民办实事》,介绍全国各地,特别是县、乡、村基层干部,经营单位,服务单位,为发展农业生产、疏通流通渠道、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办实事的好作法、好经验。我们强调“一件一件为农民办实事”,从方法论上说,事理很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事只能一件一件办,积少成多,才能有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其次,党和国家对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出的指令,一道又一道;出台的政策,一个又一个;只要认认真真、一件一件抓落实,就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再次,还要看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以后,绝大多数地区,家庭已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而市场却扑朔迷离,千变万化。经营者所在地区的市场需要什么,国内大市场需要什么,交通运输条件如何,以及如何走进国际市场,这一切,都是一家一户的农民所无法把握的。他们急迫需要服务,需要产前、产中、产后一件一件为他们办实事。
说到这里,还要补一句。这个系列报道介绍的一些好作法、好经验,是给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一种启示,不可照搬。办任何一件有好效果的事,都为时间、地点、条件所制约。就是本地的一个畅销产品,也不会永远畅销,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变化是常有的。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惠州市年年为农民办一两件实事,最受农民称道的一件是“绿金”。
“绿金”,农民对惠州市绿金实业总公司的简称,是一个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的农业企业。
翻开广东省地图就可以看到,辖4个县的惠州市从南海大亚湾之滨延伸到粤中山区。200万农民散居在1.1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他们对附近农贸市场之外的世界知之甚少,对国际市场则更加陌生,无力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安排生产,为此而常吃苦头。
“办一件实事为农民解这个忧愁”。市里决定把这件好事交给市农委,投资3000多万元,办一个上连市场下接农户的“绿金”,创一个企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
这件实事如今已办成。前不久记者来到“绿金”,看到已经颇具规模的良种良法推广示范农场和园艺场办起来了,种养示范面积2800亩,已成惠州一个农科普及的课堂、优良种苗的供应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办起一家又一家,其中的绿雅果汁饮料厂,4条先进生产线年产西番莲、番石榴等系列天然果汁饮料不下2万吨。
最大的蛋品加工场也属“绿金”,其规模足以把全境产出的蛋品,及时制作成皮蛋、咸蛋,运销国内外市场。“绿金”网络庞大,近100个经销点遍布大江南北,产自惠州大地的农副产品和加工增值产品,通过“绿金”销往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市场信息又迅速反馈回“绿金”,以指导农民进行生产决策。
办成一件实事,造福一方农民。记者遇到陈丽芳夫妇,交谈起来,发现他们务农致富步步不离“绿金”。原来,这两口子承包了8亩荒地,指导种植西番莲的生产决策靠“绿金”;以赊销形式提供优良种苗靠“绿金”;产中传授栽培、授粉、保果等关键技术的也是“绿金”;1年收果1.4万公斤以上,保价包销的还是“绿金”。他们1年收入逾3万元,扣除成本费用,获利2万多元。
如今,“绿金”成了惠州农民心目中的“财神爷”。他们竞相与“绿金”签订种养合同,其中签订西番莲种植合同的就有600多户。“绿金”以赊销形式提供的优质果苗达70多万株,收获全部保价包销。
农民有此服务和保障,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促使惠州大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农民快步走上致富之路。“绿金”,也在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中发了财,累计实现税利28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