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美丽的西沙 最可爱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29
第1版(要闻)
专栏:国庆专稿

  美丽的西沙 最可爱的人
本报记者 朱思雄
一踏上永兴岛,岛上笔直宽阔的马路和满目葱茏的绿便吸引了我们;蔚蓝的大海配上银色的海滩,宛如一张美丽的热带风景画。
但很快,西沙美丽的自然风光被抛到脑后,我们面对的是:每天洗漱用的是岛上的地下水,比海水淡,比淡水咸,还带着一股鸟粪味,苦涩难忍;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人身上整天粘乎乎的;几天下来,上岛的几位同行从脖子到胳膊都被晒脱了一层皮……西沙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我们逐渐感觉到,这里毕竟是祖国的海防前线,而几天采访的所见所闻,更使我们深为“爱岛、建岛、守岛”的西沙官兵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西沙群岛位于北纬15.6至16.5度之间,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岛上原本是一片灌木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除了一些不成材的羊角树之外,树没一棵像样的树,路没一条像样的路,加上远离大陆,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海军驻西沙某部的广大官兵勇敢地挑起艰苦创业、卫国戍边的重任。他们深知,要守岛,就得爱岛;要爱岛,就得建岛,首先要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
部队一上岛,就甩开膀子干了起来。海军驻西沙某部司令员刘治国提起当年扎营开荒、修路种树的情形仍然激动不已:“那可真是披荆斩棘,顶烈日冒酷暑,晚上还要挑灯夜战,把从大陆运来的砖石泥土、菜种树苗播撒进这片没有泥土的珊瑚岛上。大家只有一个信念:这不仅是在建岛,而且是在修筑南海长城!”
一位战士给我们讲了这样一段故事:去年一连负责铺永兴岛到石岛的水泥路,大干50天,铺设2500米,任务很重,部队经常要加班加点。副连长陈新军这时常发低烧,体质下降,可仍然带领大家起早贪黑地干,中午还冒着40℃的高温搞突击。终于有一天,陈新军中暑倒在了工地上,战士们眼泪汪汪地告诉急忙赶来的医生:“我们副连长是累倒的呀!”可副连长醒来后不久,又提着铁锹奔工地了。
走在岛上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上,望着两旁参天的椰子树,官兵们露出一脸的欣慰,政委樊平均说:“10多年来,驻西沙的部队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艰苦创业的精神却始终没有丢。到现在为止,岛上已修路5600米,修花池20余座,栽椰子树6600棵,枇杷树2600棵,绿化率达100%。”
其实,对远离大陆的西沙来说,生存环境的恶劣更主要表现在吃和喝上。岛上吃的是罐头食品,喝的淡水要从大陆运来,得定量供应。我们上岛的第一顿饭,便是鱼罐头、肉罐头,还有一盘新鲜的空心菜。炊事员特意告诉我们:“这空心菜是岛上长的,可是来之不易呀!”
原来,西沙常夏无冬,常年高温、高湿、高日照,年平均气温26℃,最高气温36℃,地表温度有时高达60℃,蔬菜种下,一天不浇上几遍水,很快便会被晒死。岛上珊瑚沙土质吸水性强,高盐度,种菜谈何容易!有位名叫梁坤奠的战士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让岛上战士们吃上新鲜蔬菜。”他便找到一方长满杂草的污水池,用了整整20个午休时间将污水池清理干净,运沙土把水池填好,种上空心菜。可第一茬空心菜长出来不久,叶很快黄了,秆也蔫了,小梁心急如焚,找老渔民一打听,得改良土质。听说食堂的剩菜剩饭是酸性的,他便挑起水桶跑遍岛上所有食堂,捡拾剩菜剩饭倒进地里用脚踩和,整整两个月过去了,地总算整好了。再次种上空心菜,绿油油的菜苗终于长了出来。
这一成功,标志着西沙从此结束了无蔬菜的历史。之后,部队又花100万元建起30亩三防(防高温、防台风、防晒)菜地,种起了南瓜、冬瓜、菜椒、茄子、四季豆等,从1990年开始,岛上每年可产蔬菜4万公斤,基本解决了蔬菜供应问题。
现在,岛上养鸭、养猪也已获成功,大部分连队都有了养猪场,孵化小鸡的事也正在试验之中。
临离开西沙时,部队首长要我们给全国人民捎个话,他说:“我们有信心彻底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把西沙建成美丽富饶的宝岛,筑起一道坚固的南海长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