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伟人从这里走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09
第1版(要闻)
专栏:

  伟人从这里走出
本报记者吴兴华
编者按:今年是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与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毛主席走过的地方”征文。今天刊登首篇。
此次征文内容主要是介绍毛泽东同志生前战斗、工作或视察过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中所发生的变化,宣传毛泽东同志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时间从9月至11月30日。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
八月的韶山,晴空万里,红日高照。巍巍韶峰,岿然屹立。这里,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诞生地,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和劳动的地方,早期从事过革命活动的地方。
在韶山,记者看到,即使是在湖南的酷暑季节,这里仍然中外参观者云集,到处是人头攒动。
记者随着瞻仰者的人流,来到上屋场毛泽东同志故居前。故居背靠青山,前临池塘。来自五洲四海、天南地北的中外参观者,争相留影,摄下这伟人生活过的地方的胜景,记下自己来到这里的难忘时刻。不少的参观者在故居前流连,在池塘边徘徊,追寻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足迹,表达对这位一代伟人的无限敬仰和怀念;思考着一代伟人与这普通的山冲、普通的农家的历史渊源。
的确,伟人与伟人的青少年时代密不可分。
来到毛泽东同志故居的毛泽东同志父母的卧室,老式架子床,印花被,老双门柜,十分俭朴。1893年,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浓眉大眼,长圆脸庞,心地善良,为人厚道,怜穷济困,为人称道。在母亲的教诲下,毛泽东从小就热爱、关心韶山的乡亲父老。为了韶山乡亲、全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毛泽东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动员全家人干革命,家里有六位亲人先后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1925年2月6日至8月28日,毛泽东同志以养病为由,回韶山一带发动农民运动,引起了当地的地主豪绅的刻骨仇恨和极端恐慌,他们向当时的湘军总司令兼省长赵恒惕告密。8月的一天,赵恒惕密令湘潭县团防局,前往韶山逮捕毛泽东。在湘潭城里作客的银田寺农民郭仕逵夜行90多里赶到韶山,给毛泽东送信。毛泽东获信后,在乡亲们的掩护下,安然离开韶山。1930年,反动军阀、湖南省长何健派一个连的反动军队到韶山,气势汹汹来挖毛主席的祖坟。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反动军队未找到毛主席的祖坟,只挖了一家地主的坟走了。1927年1月,毛泽东同志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毛主席每到一地,乡亲们争相迎接,集会欢迎……。这一幕幕的历史故事,反映了毛主席与韶山父老乡亲的骨肉深情!
在上屋场,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卧室里,挂在墙上的一盏结满油垢的桐油灯深深吸引着参观者。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夜晚读书用的这盏灯,记录着一位伟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毛主席近8岁入学,先在韶山南岸、桥头湾等地读了6年私塾;13岁至15岁辍学在家,白天劳动,夜晚就在这盏小油灯下刻苦自学。毛主席从小博览群书,凡韶山能借到的书他都借来看,还常常翻山越岭到外婆家借书来看。毛主席从小刻苦学习,丰富了他的头脑,开阔了他的视野,激起了他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给了他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毛泽东故居后部是口天井,天井旁是牛栏、猪栏、碓屋、杂物和堆放农具的地方,这里陈列着毛主席少年时代在家劳动用过的犁、耙、水车、铡刀、戴过的斗笠,蓑衣,碓屋里有毛主席舂米用过的碓子和风车,用过的磨子。毛主席13岁至15岁辍学在家时,看牛、割草、种菜、挑粪掌耙,撒谷种秧,舂米,样样农活都干。青少年时代的劳动生涯,影响了毛主席的一生。劳动使他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农民,培养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激起了他对万恶的人剥削人制度的憎恨。在延安,他亲自参加大生产劳动。1958年,他亲自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劳动。新中国建立后,他老人家一直把干部参加劳动作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措施,号召各级干部参加体力劳动,使各级党组织、政府和干部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韶山哺育了一代伟人,韶山的人民哺育了一代伟人;一代伟人时刻怀念韶山,时刻思念、感激哺育着自己的父老乡亲。韶山的老人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到北京的父老乡亲多次向毛主席表达故园人民的思念,请毛主席回故乡;毛主席每次都回答说,我也很想念乡亲们,想回故乡看望乡亲们。
可是,由于公务繁忙,毛主席回故乡长时间未能成行。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故园韶山,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父老乡亲中间。毛主席走访乡亲,关心地询问当年老人们的情景,了解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征询乡亲们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意见,留下了篇篇千古佳话。
一幅《毛主席在邻居家中》的珍贵照片,摄下了毛主席与赤着脚、挽着裤管、腿上沾有泥巴的男中年农民和几位妇女谈笑风生的动人情景。在韶山,记者见到了照片上这位挽着裤管的农民,他叫毛霞生,今年79岁了。他说:“那天早晨,毛主席到我家时,我正在田里劳动,是派人把我喊回来的。毛主席知道我是毛福村的儿子后,笑着说:‘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哩!’毛主席问村里老人的情况,又问生产情况,又问粮食够不够吃。”毛霞生告诉记者:旧社会,我父亲常年到洞庭湖区的华容县打工,母亲常出外讨米。我从小给人家打长工,我的妻子给别人家做女工。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现在我的儿子种全家5口人的责任田。孙子、孙媳妇开了这家“毛霞生餐馆”,我还摆摊销售旅游纪念品。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望着餐馆店堂墙上挂着的《毛主席在邻居家中》的照片,深情地说:“我们和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永远不会忘记他老人家的恩情!”
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高尚品德,毛主席的光辉思想、革命精神,毛主席回故乡的一言一行,教育了韶山的一代又一代人。现任韶山村党支部书记毛泽武对记者说:“毛主席1959年回故乡时,我还是个14岁的小学生,我也和毛主席握了手。我亲眼看到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尊老敬贤的情景。当时我就下决心,要像毛主席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武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多次放弃出外经商的机会,坚持在村里带领群众奔小康,现在全村已办起了故园工程公司、迎宾饭店、韶山钟表工艺厂等8家企业,全村还办起了68家个体饭店,旅游品摊担100多个。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4元,是1980年的4倍多,全村1/3的农户盖起了新房,韶山村人开始走上了富裕路。
韶山人民永远怀念毛泽东!毛泽东永远鼓舞、激励韶山人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