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本报电力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电力走出“瓶颈”有难度有希望有办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13
第1版(要闻)
专栏:

  本报电力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电力走出“瓶颈”
有难度有希望有办法
本报讯本报10月11日以《电力——中国经济又一个“瓶颈”》开篇的电力问题系列报道,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许多来信、来稿、电话认为:这次系列报道与上半年的铁路问题连续报道一样,是《人民日报》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运用新闻舆论力量,推动解决我国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深层次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报纸自身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社会功能的一次有益探索。
电力工业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各单位认真阅读这组系列报道,思考电力工业如何走出“瓶颈”等问题。中国尖端技术与产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李鹰翔在来信中说:能源、交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这是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早就指出的,也是许多实际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的。然而,情况到底如何?问题症结在哪?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大家并不十分清楚,认识也不完全一致。《人民日报》本着“暴露矛盾和提出解决办法”的精神进行系列报道,既使读者从中了解了我国电力问题的严重性,又使读者对解决问题抱有信心。简而言之,就是有困难,有希望,有办法。这无疑是正确的。
上海市区供电局沪南供电所党总支书记贾胜在来信中说:“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报纸,把电力问题放在最重要的版面进行报道,很有远见卓识。”他在信中附来了他今年1月写的文章《上海市区供电的潜在危机与对策》,嘱咐记者在分析电力这个“瓶颈”时,不要忽视城市供电系统的建设与改造。
南京华东航空物资站的张耀先,寄来了他读报后的一点“愚见”。他写道:“解决电力‘瓶颈’,必须唤起全国人民重视,切实地落实资源和资金的问题。”他还提出了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案和集资的具体办法。
武警水电指挥部政治部致函本报说:10月26日的人民日报(刊有《唤醒羊湖》一文)成为部队的“紧俏货”,许多从工地施工回来的战士争相阅读这篇文章。羊湖的官兵说,这篇报道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官兵工作、生活情况和精神面貌,真正道出了涌动于战士心中的千言万语,是我部干部战士的一个“小传记”,是近年来众多宣传羊湖精神文章中的一篇分量最重的佳作。
许多读者通过电话表示他们欢迎这个系列报道。有的同志在仔细询问了尚未刊出的文章内容后为本报“点题”,建议增加核电、农村电气化方面的内容。本报接受了这些建议并已组织记者采写了关于核电和农电的报道,不日见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