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2
第8版(副刊)
专栏:

  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
《电影艺术》主编 王人殷
《重庆谈判》是李前宽、肖桂云继《开国大典》、《决战之后》后的又一成功艺术实践。它和《巍巍昆仑》、《大决战》等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不一样,它第一次将国共两党的尖锐斗争非常突出地集中在毛泽东与蒋介石身上,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锋。
这固然是历史的真实,然而也为艺术创作提出了新课题。创作者慎审而简洁地处理了谈判桌上的斗争,而更多地将镜头伸向了谈判桌之外。比如,毛泽东在重庆与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蒋介石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加紧内战部署;还有那个虚构的“中央日报”记者的穿插,皆从谈判桌外写出了这场谈判的曲折复杂和共产党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影片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三次单独会面,看似偶然相遇,实乃创作者的匠心独运,双方在表面轻松温和的谈笑中针锋相对互不退让。这是一种比实力较量更为紧张的政治较量、心理较量。它形象地刻画出了毛泽东政治家的风度、洞察时态的智慧和文采横溢的机敏、幽默。作为艺术形象的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部《重庆谈判》里展示出了相当生动真实的个性。在今天史料选择和运用上还有某些局限的情况下,能这样塑造毛泽东和蒋介石,实为难能可贵。(附图片)
《重庆谈判》剧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