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2
第1版(要闻)
专栏: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
任仲平
今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15周年。不久前,我们党刚刚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从前一个三中全会到后一个三中全会,弹指一挥间,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抚今追昔,令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
回想1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幕甫落,多年的禁锢被冲破,压抑的活力重新奋发,人们的思想获得大解放。举国上下顿感我们的祖国大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那欢悦之情、激动之心,至今仍历历在目。尽管当时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憧憬,但是仍然没有料到前进的脚步会如此之快,取得的成就会如此之大。国家财富巨额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储蓄猛增50多倍;城市现代化高楼林立,农村农民住宅连连翻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高档消费品进入普通居民家庭。“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这副对联最恰切地反映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心声。可以说,这15年是建国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最强的15年,是我们的党和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艰难而成功的探索,逐步认识和掌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15年,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基本经验、创造基本理论、形成基本路线的15年,是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胜利前进的15年,是值得在中华民族的振兴史上大书特书的15年!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三个重大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各方面的改革。这三个转变的重大决策,掀开了人民共和国历史崭新的篇章。以此为伟大的开端,5年拨乱反正,10年全面改革,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城市企业改革经过扩权让利、利润包干、利改税、经营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的探索,开始进入了产权制度改革和与其相适应的以实行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全新阶段。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价格改革的推进,多渠道流通网络的建立,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开始发育,使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大大增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体制改革又带动了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对外开放由沿海向沿边、沿江和内陆纵深地区大步推进,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拓展,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特区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对外开放所引进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发展信息,加强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衔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的3588亿元增长近3倍,平均每年增长9%。粮食、棉花、煤炭、水泥总产量居世界第一,钢产量居世界第四,电视机按人口计算的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国际经济停滞萧条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全世界都惊呼东亚睡狮已经醒来,中国成了带动国际经济增长的新的世界热点。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第二次革命”使中国发生的又一巨大变化,是新的思想解放的兴起和不断深化,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5年拨乱反正使全党和全国人民从“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10年全面改革又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从传统观念中那些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需要、不合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如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越来越多的干部和群众所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奋发向上、开拓创新、民主团结、求真务实等精神成了全民族思想的主流。
(二)
15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具体地说,15年来的改革开放,有下面几条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
1.在改革开放中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我们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下,坚决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时代发展和世界科技、经济的进步出发,不断探索新路的。解放思想没有止境,改革道路要不断开拓,要使改革的每一个步骤,都给大多数老百姓带来切实的利益。对不同的看法,不搞争论,允许试,允许看,让实践来作结论。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大胆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引导他们帮助后富。在对外开放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分清利弊,兴利除弊,积极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总之,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是非标准,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总结经验,把改革开放步步推进。
2.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我们既要认识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在一定时期自觉地让国民经济发展为改革创造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和良好条件;又要认识发展是硬道理,自觉地使改革有利于发展、促进发展,争取一个比较满意的经济发展速度,形成改革与发展互促、互动的良性循环。
又如: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我们既要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改革的重要保证,又要认识搞好改革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稳定,不能把稳定变成停滞不前。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以稳定保证改革,以改革促进稳定。再如:大胆闯与稳步走的关系,改革一定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有一股劲、一股气,同时又要谨慎,步子要稳妥,注意随时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3.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我们根本的立足点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主要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搞好经济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丝毫不能放松。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要硬起来,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以改革的精神去探索新思路、新办法,这样才能切合实际,抓出实效。
4.搞好改革的关键在于领导改革的各级司令部的建设,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成员特别是主要成员,要牢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有真知、有勇气、有魄力,能把握全局、预见未来,时时掌握改革的主动权。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正确协调和处理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动。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时时刻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团结带领群众前进。要模范地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善于集思广益,团结一班人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总之,司令部认识统一,团结协调,决策有方,组织有方,指挥有方,那么,队伍的战斗力就强了,改革开放就会无往而不胜。
(三)
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胆略、求实态度和创新精神,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理论禁区,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天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发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的精神,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我们90年代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框架。这表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邓小平同志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行动纲领,是朝着新经济体制以及这个体制下的方针政策定型化的方向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向一个新的高度攀升。在这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过去15年来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朝着本世纪末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下世纪中叶第三步战略目标,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我们即将迎来的新的一年,是贯彻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第一年,改革的力度比较大,改革的难度也比较大。明年改革的成效如何,十分关键。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保证首战必胜。
我们面临的改革,既有整体推进,又要实施重点突破。要培育市场体系,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又要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分配制度的改革。金融、财税、外贸、投资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将陆续出台。在这样复杂艰巨的全面改革当中,务必要高度关心群众利益,做好改革的宣传、解释、教育工作,协调好利益格局的变动,使群众不断增强对改革的承受力,不断激发对改革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加快经济立法进程。要借鉴和吸取国外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中有益的成份,并注意与国际惯例相衔接。要加强法制教育,从严执法。要把我们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规范化、法制化,把改革的经验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提供坚实的法律保证。
过去的15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值得引以自豪的。但是今后的任务更伟大、更艰巨,前景更辉煌。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要更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邓小平同志指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埋头苦干,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再过30年,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将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方针、政策;然后再过30年,我们将达到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更加文明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