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先挖渠后放水扶上马送一程武钢体制改革静悄悄收实效顺利剥离七万职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先挖渠后放水扶上马送一程
武钢体制改革静悄悄收实效
顺利剥离七万职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本报武汉1月11日电记者龚达发报道: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使武钢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去年在钢、铁产量提高6.12%、6.68%的情况下,人均产钢由40吨提高到93吨,销售收入增长30.6%,利税增长34.4%。
名为“精干主体,分离非钢铁生产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发轫于1992年8月。到目前已有7万多名职工告别“钢铁饭”,闯荡国内外市场。武钢原有职工12万名,年产钢铁500余万吨,人均仅40多吨,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以这样的劳动生产率进入国际市场无疑没有竞争力。旧的管理体制,企业办社会,大而全、小而全,导致人力、设备、技术资源大量闲置,企业内部成本高于市场成本,自己生产的矿石,每吨比进口矿贵60元。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武钢决策者们大胆决策,把占职工总数60%的辅助部门与钢铁生产部门相分离,进行生产要素重组。先后组建矿业公司、设备制造公司等8个公司。这些新建企业以承包形式确立与武钢的利益关系,变行政隶属关系为经济、资产纽带关系。以后将逐步发展成武钢集团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既面向武钢,实行专业化协作,又面向社会,搞多种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剥离辅助部门的同时,武钢去年又对公司直属机关和主体厂进行优化劳动组合,精简富余人员,分流出5543人。剥离、分流以后,直接从事钢铁生产和管理的人员减为5万多人。
改革管理体制重组生产要素,既减轻了主体厂的沉重包袱和压力,又放活了辅助厂,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建筑公司承担了国内外的工程项目,向利比亚、乌克兰等冶金企业输出劳务、技术,把竞争的触角伸向国际市场,产值比上年增长53%,劳动生产率增长38%。由公司机关和主体厂分流人员组成的兴达公司,到目前已安置了富余人员2500名,获利逾千万元。
武钢剥离、分流7万多职工,没有引起大的波动,主要是:在步骤上循序渐进,减缓了改革的冲击力度。在政策上予以扶持,搞软着陆,不搞急煞车,扶上马送一程;在人员安置上“先挖渠后放水”,公司先后确定了12条分流渠道,让分流人员都得到妥善安排。同时作强有力思想政治工作,全体职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