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抓住老本行开拓新门路——三万粮店哪里去(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16
第1版(要闻)
专栏:

  抓住老本行开拓新门路
——三万粮店哪里去(下)
本报记者潘岗
国有粮店该如何当“主渠道”?
粮食实行计划供应时期,粮店布局是按当时的人口密度、居住远近设置的。粮食放开后,居民买粮多渠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直接消费减少,适当收缩一些粮食零售网点是正常的。以北京朝阳区工体南路粮店为例,过去计划供应时,月销量7.5万公斤左右,现在月销量不到1.5万公斤,辟出点地方开饭馆未尝不可。
粮食放开后,许多大专院校、厂矿企业用粮已由面粉厂直销,有的还直接从产地进粮,原来设在这些单位附近的粮店自然得改营他业。况且,眼下国有的自选市场、百货公司、副食商场等,都在经营多品种的粮食。
由此看出,“主渠道”不一定表现为数量多,粮店适当减少一些也属正常。只要国家在收购、加工环节把粮源握在手中,管住批发,统一批零差价,让“国”字号的粮食零售店都可以从批发进粮搞零售,粮价自然难涨。即使某一时期需要平抑粮价,“国”字号的粮食零售店都可以挂牌降价销售。
当务之急是,尽快构筑起国有粮食系统的粮食收购、加工、批发、零售的网络式主渠道。
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出路是政策性经营与商业性经营分开,实行两条线、两支队伍经营。前者承担稳定市场重任,由国家适当补贴;后者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开展多种经营,搞活企业,实现自负盈亏。
对于众多国有粮店来说,尽管目前困难不小,过去遗留的包袱很重,但只要面向市场,搞活自身是完全有可能的。
面条、米饭、面包、馒头等大众化食品,现在多家经营,竞争激烈,有些国有粮店便丢掉这一“老本行”改营他业。殊不知,这些粮油复制品、熟食品,广大居民须臾离不开,市场大得惊人。有人测算,若按2亿市镇人口计算,每人每月买5公斤,一年仅市镇就需120亿公斤,而目前粮食部门和社会饮食业、个体商贩能提供的仅60亿公斤左右,远远未能满足需求。何况,我国经济正加快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价格低廉的大众化食品永远不会失去市场,中高档食品、名优特食品也会日益受到欢迎。
超级市场、自选市场被国际公认为“第三次商业零售革命”,深得工商业主和消费者青睐。上海市长宁区粮食局负债经营,先后投资392万余元开设了12家超级市场、自选市场,不仅方便了群众,近200名职工有了出路,也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去年前10个月,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实现税金89.7万元、利润71万元。
连锁经营成本低、效益高,这是世界零售业内人士的共识。广州市粮食局发挥国有粮店网点多、系统内自有设施齐全、国有粮店在消费者中信誉高诸优势,探索国有粮店的连锁经营。短短一年,已有49家粮店统一挂上“8字店”招牌。尽管目前只实行了统一标志、统一经营格局、统一服务措施,统一作广告与舆论宣传,有关价格、进货、管理、库存、核算因各种原因尚未“统一”,但经济效益已十分可观。一年间,平均营业面积仅138平方米的49家“8字店”,月营业额平均达12—15万元,实现月利润5000—6000元,月上缴税金5000—7000元。职工月平均收入在600元左右,最高的达800元。
山东昌邑县粮食部门结合地处粮食产区的特点,兴办起数百个农村粮油服务社,通过开展“代农储存、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与农民结成贸易伙伴。全县粮食放开后,这里的粮食部门粮食销售总量非但没有减少,还有所上升。
“抓住老本行,开拓新门路”。“小船扎成排,奋力闯大海”。我们相信,随着粮食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随着统一、开放、有序、竞争大市场的形成,我国国有粮店定会像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在市场的角逐中对“商海”的脾气越摸越透,游刃有余。
3万家国有粮店,发展的天地大得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