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阅读
  • 0回复

喜看城乡一体新格局——来自上海郊区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3
第1版(要闻)
专栏:

  喜看城乡一体新格局
——来自上海郊区的报告
本报记者章世鸿刘士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和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正在使城乡关系发生历史性的转折,这就是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化。过去是农村依靠城市,现在则是城乡相互依靠、相互渗透,谁也离不开谁。纵观沿海富裕地区,城乡差别基本消失这一理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郊区发展速度高于市区
从上海市的情况看,1992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但引人注目的是,上海郊区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速度,郊区农业连续第8年获得丰收,国民生产总值达2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实现利润增长21.3%,社会总产值增长25%。
农村生产力高速发展,城乡经济比重不断变化。1978年,上海郊区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市4%,1987年就上升到20%,1992年上升到24.2%。市委书记吴邦国预计:“如果今后几年郊区经济发展能保持20%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郊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可达到1000亿元,约占全市的一半。”长期以来,城里人总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有“大城市、小郊区”的说法,现在这种思想已经基本改变。
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农村城市化。上海市领导对郊区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依托上海的“龙头”地位,城乡一体,加强辐射,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农业、一流乡镇企业、一流第三产业、一流农民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撤县建区是重要步骤
记者在上海近郊嘉定区采访,汽车在沪嘉高速公路上飞驰,不到半小时即由沪西抵达嘉定镇,比在市区行车快得多,令人感到痛快。市区和郊区近在咫尺,郊区不过是市中心的延伸。
上海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在近郊4个县实行撤县建区:嘉定县改为嘉定区,宝山县改为宝山区,上海县与闵行区合并为新的闵行区,川沙县纳入浦东新区。原县属各乡改制为镇。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这4个县作为市区与郊县的联接点、结合部,成为老市区延伸的新区域,以增大市区的容量。由县变区以后,它们直接受市委和市府领导,各项工作同市区接轨,经济建设纳入全市规划之中。这样,它们的城市功能将大大增强,同时也必将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记者在郊区采访,看到一番前所未有的新景象: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道路、水电、煤气、沼气等工程齐头并进,村镇交通网和程控电话网四通八达。郊区小城镇繁荣兴旺,正在从过去单纯农副产品集散地,演变成以工业为主体、工商业并举、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的小城市规模。与市区接壤的城镇成为商品房基地,为城里人和海外人士提供优美的住所。而农民住宅也越盖越高级,8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新房,衣着和家庭电气化设备同城市几无差别可言。
撤县建区,只是上海农村城市化的第一步。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把各区县改为二级市,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使区县成为一级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完善的政府。
    创建第一流农业
撤县建区,加快农村城市化,农业在区内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农业为基础的地位不能动摇。嘉定区区长王忠明认识得很清楚:近几年嘉定经济发展得快,是农业连续多年大丰收打下了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经济发展必将受阻。建区后如何抓农业?他说,首要一条是加快农业改革步伐,尽快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这项工作应该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下完成,以保证供求总量的平衡。全区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保证粮食、蔬菜的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改革的另一方面是,抓好适度规模经营和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投入还要不断增加。
大城市郊区不同于一般农村,它不能满足于只从产量上求效益,而要创建特色农业,抓质量、抓品种、促进农业现代化,以满足大城市和国外市场的需求。这方面,宝山区罗店镇走在前面,被誉为“农业现代化先行者”。
创建第一流农业,正是在城乡一体化中充分显示城郊型农村独特的优势,使郊区对外的竞争力加强。上海第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现代化。如今,郊县的粮食已做到自给,1000多个副食品生产基地分布郊县大地。菜篮子工程也取得显著成绩,并涌现出大批亦工亦农亦商的新一代农民,他们正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学会游泳。
马克思主义创建以来,在如何消灭城乡差别方面曾有不少论述和实践。回过头来看,不能不承认有过不少痛苦的教训。但现在我们可以确信,只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前进,马克思的理想必将变为现实。问题在于,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正如上海市市长黄菊说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农村城市化应有自己的特色,尤其像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城市,更应该走出自己的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