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阅读
  • 0回复

支柱产业差距在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30
第2版(经济)
专栏:抓住机遇振兴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差距在哪?
武爱民周喜安
我国支柱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国际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表现在以下方面:
增加值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一九九二年,我国支柱产业的增加值约为四千零七十四亿元,占GNP的比重为百分之十七。其中,机械工业百分之六点二,电子工业百分之零点八,石化工业百分之三,建筑业百分之六,汽车工业百分之一。按国际上考察支柱产业的标准,即某一产业的增加值占GNP的比重至少达到百分之五衡量,以上五个产业增加值占GNP的平均比重只有百分之三点四。尤其是技术、资金含量较高的电子、汽车、石化产业,比重明显偏低。
发展速度缓慢。我国电子工业起步较早,但发展一直没有跟上。八十年代,我国机械工业是超前于全国工业发展的,但是超前系数并不高,只有零点零六六;机械工业对GNP的超前系数也只有零点四三,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一九九二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一百零六万辆,仅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百分之一点五,其中轿车产量十六万辆,占我国汽车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五点一。而从世界诸国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来看,只有当轿车产量占到本国汽车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强时,汽车工业才会成为支柱产业。
发展严重依赖外汇支持,进出口贸易存在较大逆差。初步统计,上述支柱产业每年贸易逆差高达二百多亿元,占全国进口用汇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产值占其总产值的比重为百分之二十一点八,而世界电子工业的出口产值占其总产值的比重为百分之四十五,亚洲几个经济发展较快国家和地区则占百分之八十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口汽车共花两百多亿元,高出汽车工业总投资三倍多。
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规模。据专家研究测定,汽车生产企业最小有效经济规模应当是四十至六十万辆。而我国目前整车厂达一百二十五家,超过美国、西欧、日本厂家的总和,但年产量超过十万辆的只有一汽、二汽两家,年产一万辆以上的也只有十几家,一百多个厂家年产量不足五千辆。我国集成电路总产出量刚刚突破一亿块,而美国、日本则以六亿块为发展的初始规模。
商品价格过高,缺乏竞争力。我国汽车工业规模之小为世界之最,而利润之高也为世界之最。国外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一般为百分之四至百分之五,而我国高达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甚至更高。桑塔纳轿车利润率为百分之二十二点四;加上各种税费,市场售价达十六七万元,而国际市场的售价仅七千美元左右。目前我国进口的主要石化产品中,约有三分之二低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我国石化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总体技术经济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二十年左右。我国机械产品半数以上仍处于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尤其是数控机床行业的水平与国外相差十五年至二十年。我国电子工业技术进步对产值的贡献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一般都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作者为国家计委研究室工作人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