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4阅读
  • 0回复

农民张天送寄语干部——把重视农业变为行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2
第1版(要闻)
专栏:乡情实话

  农民张天送寄语干部——
把重视农业变为行动
本报记者夏珺
(张天送,48岁,广东省河源市埔前镇上村管理区种养专业户。7口人,3个劳动力,承包6.5亩土地,种水稻、花生、蔬菜、柑桔等;家庭养殖场年出栏生猪500头、肉鸡6000只,去年获纯利润5万元,为当地富户。但是,说起农业,他想的不仅仅是自家的成功,还有更多的事。)
记者:听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你们那儿情况怎样?
张天送:我们村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去了,留下种地的是老弱病残。对土地的投入也越来越少。我计算了一下,去年我们村平均每亩耕地施用化肥量才合4公斤。这还不算,我们那里有些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抛荒土地的现象挺多。虽说有规定不许抛荒土地,抛荒一亩地罚款一二百元,但是照样挡不住。
记者:这是为什么呢?
张天送: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能高吗?我们上村有1900多亩耕地,一半是水稻。种两季稻按亩产750公斤算,卖500多元,去掉投入的费用和上的税,就剩下二三百元。辛辛苦苦种一年地才挣这么点钱,还不如进城打工一个月挣得多呢。
记者:除了比较效益低,你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吗?
张天送:我认为下面政府不重视农业是一个重要问题。上面重视农业,到了下面,口头上也说重视,但实际上并不重视。
记者:你说下面政府不重视农业,有什么具体表现?
张天送:他们眼睛只盯着钱,搞开发区呀、上工业项目呀,很热心,对农业基本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就拿农业技术推广来说吧,以前政府还定期办个班呀,开个现场会什么的,可这10来年几乎就没组织过农民学什么农业技术,农民学技术全靠自己找门路。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已名存实亡。镇上有两名农业技术员,可他们什么都得抓,计划生育、乡镇企业、催粮催款等,没有什么精力抓农技推广了。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也有不少问题。急需农药、农膜时,到镇上去买常常买不到,得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找,很不方便。好不容易买到了,还常常碰到假货。有的农民去买“呋喃丹”(一种农药),结果买回来的是一包细沙子;买“敌百虫”,拿回家才发现是松香粉。有一回,坪围村发生稻飞虱,农民到镇上去买“叶蝉散”,售货员把一种化学除草剂当“叶蝉散”卖给农民,结果全村200多亩水稻减产近一半。你说这多坑人呀。还有就是乱涨价。比如尿素今天卖1元钱1公斤,明天去买就变成1.4元了,碳酸氢铵插秧前卖4角钱左右1公斤,到插秧时就涨到6角多了。
记者:你们那里卖农副产品难吗?
张天送:难倒不难,来收购的个体商贩很多。问题是中间盘剥太厉害。他们来收购,柑桔一般每公斤6角钱,可他们运到城里就能以每公斤一元五六的价格批发出去,如零售就能卖到2元多;蔬菜平均收购价4角左右/公斤,运到城里能卖三四元钱,大头都让中间商拿走了。你不卖给他们也不行,总不能自己挑着担子走到几十里外的城里去卖。最好是能有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保护农民的利益。我已经建议镇上组建一个农工贸公司,镇政府正在着手办这件事。
记者:你觉得农民进入市场有哪些困难?
张天送:信息不灵,挣啥来钱摸不准,不少人家是看别人种啥他种啥,很盲目。我觉得,搞市场经济,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不能对农业、农民撒手不管,而应当多关心关心农业,多关心关心农民。拿种地当大事,不能只挂在嘴头上,要多想些实在的办法,多为农民办实在的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