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成效显著继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一年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28
第1版(要闻)
专栏:

  成效显著继续完善
——金融宏观调控一年回顾
本报记者施明慎
宏观调控取得实效
今年6月30日,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宣布,1994年国库券发行任务按期完成。1000多亿元国债销售如此顺利,较之去年300亿元国债发行反复动员,一再延期,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5月中旬,13家外汇指定银行聚会北京,大家既庆幸汇率顺利并轨,又惊喜于银行全面实行售、结汇制后,汇价不仅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大幅波动,反而稳中有升;外汇储备还迅速增加了100多亿美元。
1至6月,我国金融形势健康平稳发展。现金净回笼8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投放610亿元;银行各项存款增加44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7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增加3146亿元,同比增加1831亿元;银行各项贷款增加1808亿元,同比增加819亿元;重点建设资金到位率达50%,不仅高于去年同期的19%,而且高于国务院所要求的40%。
这些变化表明,中央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受1992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的影响,去年上半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资金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出现了历年所没有过的现金超量投放,比1992年同期多550亿元。由于投资需求膨胀,长期偏低的银行利率与日益上扬的市场物价形成明显反差,不少地区出现高息非法社会集资,导致居民储蓄急剧滑坡;迫于方方面面对信贷需求的压力和自身追求利润的冲动,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的国家专业银行大量违章拆借资金,投向回报率高的开发区、房地产和证券市场,更助长了投资扩张。在各种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下,外汇调剂市场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美元兑人民币一度升至1∶11。面对这种严峻局势,国务院决定以整顿金融秩序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经济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包括5月和7月连续两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限期清理和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坚决制止擅自或变相提高利率的行为和社会乱集资活动,要求银行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等。
这些措施在短时期内很快见效。截至去年末,金融系统共收回违章拆借资金830亿元。在利率杠杆的作用下,居民储蓄存款迅速回升,去年7至11月比上年同期增加1062亿元,使全年储蓄存款在遭受大幅滑坡的打击之后仍增加321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去年7月上旬,人民银行首次直接入市买卖外汇,消除了外汇调剂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行为和汇率看跌的心理预期,很快使汇价稳定在1美元兑8.7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为今年1月1日起实行的汇率并轨奠定了良好基础。对经济发展中的合理资金需要,适时增加贷款规模给予支持。例如,停止发行企业债券后,人民银行通过增加流动资金贷款规模来补充企业因融资渠道减少而带来的资金不足;当一些专业银行资金紧张时,去年8月至10月,人民银行投放的再贷款就达1625亿元。后4个月各家专业银行新增贷款3383.5亿元,占全年贷款增加总额的70%。其中,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增加最多;外贸贷款增长高于出口增长1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贷款资金到位率逾99%,是近几年中最好的;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没有出现“打白条”。
金融改革步伐加快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度极为混乱的金融秩序得到了整顿,但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决策层及银行界人士均清醒地认识到,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的精神,我国各家银行认真总结分析了多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拉开了以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和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为重点的金融改革序幕。
改革首先从中央银行做起。为了真正转换人民银行职能,促使其专心致力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等工作,改变了人民银行利润留成的财务制度,消除其利润动机;人民银行分行的贷款规模调剂权收归总行,分行仅对资金头寸进行调剂;人民银行将减少对专业银行的信用放款,再贷款由总行直接向专业银行总行发放,增强专业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调度能力。为了割断财政赤字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联系,决定弥补1994年财政赤字将不向银行透支或借款,而通过扩大国债发行来解决。现阶段,人民银行在对专业银行主要采用贷款限额管理办法的同时,已开始积极探索以外汇、政策金融债等为操作对象的公开市场业务以及通过推广商业票据增加再贴现比重等间接调控手段。针对今年以来企业之间拖欠增加,资金占压,周转缓慢等问题,人民银行及时采取灵活的信贷政策,一方面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贷款规模,一方面要求各专业银行有区别地向企业注入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1—6月,国家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和农业贷款增加了1235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516亿元。这些举措对缓解企业资金困难,避免经济大起大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金融业务分离,从而一方面解决专业银行以政策性贷款资金缺口为由倒逼中央银行不断吐出基础货币,最终导致信用总量失控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专业银行长期以来职能混淆,风险责任不清,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等问题。为此,专门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农副产品收购与农业发展以及大宗进出口业务政策性贷款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于今年上半年相继开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在抓紧筹建之中。随着政策性业务的逐渐分离,各专业银行更加注重贷款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目前正在推行贷款限额管理下的资产负债比例和资产风险管理的办法,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建立贷款约束机制。需要指出的是,专业银行的真正商业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最终还要有赖于经济环境的改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加快金融立法势在必行
1993年上半年发生的金融秩序混乱,经济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问题,使人们越发深切地体会到加快金融立法的重要性。最近,通过人民银行法律专家的积极努力,《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等有关法律的起草工作已结束,并上报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审议,预计年内可望陆续出台。可以相信,今后在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下,金融行业将进入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监督的新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