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昆仑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29
第12版(副刊)
专栏:

  昆仑碑
尤子何磊
英雄,似乎是很少被人提及了;似乎只是在一些港台功夫片中才听到这英雄那英雄地叫个不休;似乎真如一些人所说,我们这是个阴盛阳衰缺少英雄的时代。
可我,是彻底被征服了,被感动了。这是些真正的英雄,而正是这些英雄和像他们一样数以千万计的英雄们以青春和生命之火,烘托出我们这个英雄的时代!
在喀喇昆仑山口,一座汉白玉碑耸立在铁青高原和蓝净净天空之间,它身旁是蜿蜒而来又奔突而去的青藏公路,而远处则是一排直刺青穹的银亮的雪峰了。“昆仑山”三个大字如三团火,猩红醒目。这是块地名标志碑,在海拔5500米的高度上,显得那样傲岸伟俊,似乎除了地名标志以外,还有更多的蕴含。
一丛绿橄榄的帐篷如绿蘑菇圈一般静置在山隈,那是武警交通一支队青藏公路改造工程“前指”的驻地。千里公路沿线,你经常看见这类绿色蘑菇圈,那大都是武警交通一支队各个施工连队的帐篷了。
武警交通一支队的支队长王玉平、政委周承勇告诉我,他们的这支部队自调防格尔木十多年来,一直胶着在青藏高原,先后承担着青藏公路的修建、改造以及藏东那昌公路的修建任务。青藏公路全长194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不少路段海拔5000米以上。那里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6摄氏度,雨雪无常;空气稀薄,含氧量不足平川地带的50%;高山反应严重,恶心、乏力、头痛欲裂,曾被西方专家判定为“生命禁区”和“工程禁区”。在那里,不说劳动强度极强的路桥施工,就是躺着也够受!
“生命禁区”对于武警交通一支队的筑路官兵来说,无疑是一种极为严酷的意志力和生存力的磨练与考验。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他们经受住了,顶过来了,在生命禁区创造出了人间奇迹。这是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和地质条件最复杂的油面干线公路,他们无疑堪称世界公路史上第一批踏破禁区的英雄。
每年,新兵们满腔热情、满怀抱负来队,下车一看:这是什么样的部队,这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便有人气馁、失望,有人哭着想家。老兵们便领他们上高原去,去领略大自然死寂一般的浩大与壮美;去瞻望昆仑碑,感知那种俯视之中不可抗拒的勇力。高原缄默无声,但它最让人胸怀豁朗,最让人理解青春和生命的意义。新兵们不哭了,变得成熟、坚毅、高原一样苍劲。
每年,老兵们离队也是哭,舍不得走,舍不得什么呢?大概也是那高原、那碑。
永远不走的是那些长眠者,他们或在工程施工中壮烈牺牲,或在危急关头为救助藏族同胞献出了生命。他们是以永恒的青春与高原融合而达到共存与永生了。站在他们冰封雪覆的墓前,我默默地说声:安息!
在武警交通一支队,谁没经历过几苦几难,谁没缠一身高原病呢?听不完可歌可泣的故事,道不尽英雄气概和高尚精神:父母病危,电报上山,却被当事人藏了起来,不让连长指导员知道,施工正紧呀!等工程结束下山,父亲或母亲已去世多时了,便痛哭着,把军功章献在灵前……王玉平和周承勇说:你不知道我们的战士,为了工程什么也不顾。还有寒冬雪野留守长达5个多月与世隔绝的寂寞呢;还有盛夏中午钻进推土机肚子底下修理,被沥青扯下一块块皮肉的疼痛呢……我太想流泪。
高高的昆仑,高高的昆仑碑,谁说我们的时代不是英雄辈出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