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冲出思想的夔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4
第1版(要闻)
专栏:采访断想

  冲出思想的夔门
本报记者李仁臣皮树义陈华
不久前,本报推出一组系列报道《大江东去》,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从今天起,这组系列报道7个采访小组的原班人马,要向读者奉献另一组后续报道——《〈大江东去〉采访断想》。
所谓断想,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片断的感受和思絮。它们或受篇幅的制约,或因体裁的局限,当时没有写入“正文”,但吉光片羽,埋没可惜,与其湮灭于笔记,不如公诸报端,其中有些独到的观点、体会,也许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加深对“二十字大局”的理解。
为了响应读者“把文章写得短些”的呼吁,这组报道的文字均为一千多字,也可以说是改进文风的一个实际行动。——尽管还很不够。 
    ——编者 
不久前去成都采访,主人冒雨邀请我们去逛天座商城。不过,它不在地上,而是一座利用旧城改造挖走6万立方米土建成的地下商城,全长近1.3公里,全国之最。细心的设计者为方便残疾人专门设立了残疾人通道。成都市市长王荣轩称此举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四川采访,到处能听到“国际惯例”这类语言,到处能感到扩大开放的气息。四川安居盆地之内,封闭的自然环境,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难免会积淀下封闭保守、安于现状的意识。可喜的是四川正在打破这种意识。犹如长江冲出夔门奔向大海,四川正在冲破思想的夔门,走向世界。
省委书记谢世杰认为,解放思想是具体的、实在的。空话谁都会说,往往一遇到问题,就不那么解放了。谢世杰的话概括了今天解放思想的特点。旧的观念与改革开放的碰撞冲突,往往体现在如何对待某些具体问题上。
老工业基地重庆在利用外资中,也有同志担心让出部分市场会冲垮民族工业,大声疾呼抵制洋货冲击;也有的企业本来与国外搞起了技术合作,又回过头来重新自己开发技术,造成多年徘徊。实践终于使人们明白:在当今开放的国际经济格局中,民族工业已不可能再在封闭中发展,利用外资是加快民族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选择地让出部分市场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换来的是加快发展。过去曾多次疾呼抵制洋货冲击的企业,如今也与外商搞起了合资;曾经犹疑徘徊的企业,坚定了中外技术合作的信心,搞起了更大的合作项目。四川全省更是重视打好大市场这局牌,把市场大看作是四川最大的优势,提出让出部分市场,用市场换资金、换技术,吸引国外大财团大企业来投资。
四川还注重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地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胆探索,勇于改革。用省委常务副书记宋宝瑞的话说就是:少点责难,多点指导,不要先套框框。重庆市江北区是全省第一个集体经济综合试验区。区委、区政府提出:破除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的思想,树立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强烈改革意识;破除狭隘的地域观念、行业观念、所有制观念,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破除小富即安的小生产思想,树立强烈的大发展意识。他们从靠上级布置改革转到自我设计、主动改革上来,大胆探索搞活集体企业,推动全区经济发展。
四川省委强调,破除计划经济形成的框框,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三个有利于”作为明辨是非的标准。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在他的家乡四川引起了热烈的回应,是四川人民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在德阳市,市委传达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时,3000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许多人干脆站着听。市长严如高谈到这一情景时说,重要谈话是春雷一声,石破天惊。四川各地正是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指导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德阳进行企业要素重组,实行兼并联合。宜宾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转租并卖”,探索产权制度改革。成都加快建立商品和要素市场,要把成都建成西南的商贸、科技中心。可以说,各地都有各地的高招。
四川是个大省,一亿多人口要吃饭,要就业,要小康。在巨大的发展压力下,一切空谈都是苍白无力的。坚持发展生产力就是对社会主义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
千万不能得罪人民。省委书记谢世杰这句话说得语重心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