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谋事在勇成事在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9
第1版(要闻)
专栏:采访断想

  谋事在勇成事在实
本报记者班明丽龚雯刘杰
人们在综观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文特点的关系时,常常做出这样的判断:“越穷越吹,越吹越穷”。此话不无道理。这里所谓的“吹”,是指这个地方往往典型、经验出得多,而经济效益出得少。原因很简单:说多做少,做到底的更少。
穷,自然不全因为吹,而吹则难以改变贫穷。多年前,有篇文章介绍安徽,用的标题是《虚虚实实说安徽》。文章在肯定安徽改革开放成就的字里行间,不隐讳一个事实:安徽也存在“说多做少”的问题。有些典型出在人前,丢在人后,等到派人去学,发现人家就是从自己这里学去的。此次到安徽采访前,有人谈起此文以示提醒。
然而,当我们跑过11个地、市、县后,对安徽已经明显地没了“虚”的印象。虽然新一轮改革难度不小,但不少地区已经见到了实效。用“皖江八百里,风流竞千帆”描绘全省改革气势,并不过份;用实劲、实效、实势概括这种气势的特点,也是完全有根据的。
安徽省之所以能够很快从财税改革中找到政策“含金量”,省级领导干部踏实进取是关键性因素。他们说,吃透政策就能用活用足政策,何须靠偷税漏税抗税去增收?试想,如果举足轻重的省级领导对改革政策似是而非,只会大而化之地发号施令,改革之坚从何而攻呢!
只有高层领导者的实干精神还不够,“中梗阻”往往使政策断档,改革难以到位。
被称为农村继“大包干”之后第二次革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牵动亿万农民的心。承担这一试点的阜阳地区,有1300万人口、1600万亩土地,这两项各占全国约1%。进行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在这个“百分天下有其一”的地区,重新一分一亩地丈量土地,承包到人,还要把已被搅乱的土地与计划生育、土地与宅基地关系割断、理清、理顺,工作量可想而知。不仅如此,阜阳还是全国14项改革中3项试点任务的承担者,他们说是“五台戏”一起唱。结果,各项改革进展有序,仰仗了一个“细”字。细在领导力量到位,改革目标细化量化,从地区到村镇落实到各级干部,奖罚分明;细在解决问题的实招比困难多,办法等在了困难前头。
活,是务实的又一个表现。企业产权改革普遍面临“三座大山”的重负:历史债务、人员分流、企业办社会。铜陵市委、市政府对探索搬掉“大山”的形式,采取了宽容态度。措施允许大,也允许小;进度允许急,也允许缓;途径允许直线,也允许迂回,不搞“一刀切”。一大批企业很快活跃起来。因为措施活,才从实际出发解决了许多目前尚无规范可依的难题,保护了改革者的积极性。
也有人谈困难。在马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李宗泌向我们介绍马钢股票境外上市成果,讲了不少由于国内国外制度尚未接轨,给工作带来的不便;铜陵市委书记蔡木森用“两点论”说明企业评估资产要防止两种倾向,既要防止低估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要重视由于领导者怕否定“政绩”而出现的高估资产倾向。这恰恰从另一侧面说明,那里的改革已经深化到一个新的层面上,从中使人感到对攻坚有取胜的自信。
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而这种实践还须领导者去激励、引导和组织。我们常说,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主要是指技术人才,改革则是领导者精神状态、胆识作风的全面竞争,特别是在攻坚阶段。如今,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已经描绘出来,“四梁八柱”也开始构建,要把它变成一座现代化大厦,亟需各级领导者成为“施工现场”称职的指挥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