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阅读
  • 0回复

龙丰争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13
第1版(要闻)
专栏: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系列报道(19)

  龙丰争雄
本报记者汤李梁
今日华夏方便面市场,诸雄争霸。一支崛起于胶东半岛的劲旅,迅速攻占东北,随后乘胜入关,进军“平津”。它就是龙口龙丰集团,山东龙口市的国有大二型企业。
“国内称王,世界争雄。”龙丰咄咄逼人。
80年代初,龙丰只是个小本经营的粮油加工厂。到去年,其固定资产达到1.4亿元,年产方便面1.95万吨,面粉6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利税2258万元,名列全国粮油加工行业前茅。
它跻身国内方便面生产厂家中的“大哥大”之列,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有人估算过,龙丰这两年,走过了普通企业6年的路。
今年7月,龙丰集团总经理宋学俊在全国粮油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特别提到:注重投入壮实力,善投入自有高产出。
    人无则我有,人有则我优
抓投入,首先要选准项目。选什么样的项目?龙丰人的原则是:或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
“龙丰”的前身是龙口市粮油加工厂,过去以生产面粉为主。泱泱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创造了多少面食制品,而所用面粉的品种却寥寥无几。全国面粉生产厂过万数,然而连个专用粉的测定标准都没有。谁去想过方便面与挂面的原料该有不同的讲究?谁去想过面包和馒头该用不同的面粉?宋学俊想了!而且他注意到,发达国家使用专用粉的比例达到80%以上,这不正昭示着国内面粉行业的发展趋势?
抢先发展!1988年下半年,该厂研制成功三鲜伊面专用粉。紧接着,一系列专用粉相继问世。1991年,该厂乘胜而上,建成日投料300吨的专用粉车间,其设备从瑞士布勒公司引进,微机配粉,国际一流。从此,该厂具备了在国内面粉市场呼风唤雨的能力。
专用粉是冷门,宋学俊遴选的另一重点投资项目则是大热门:方便面。
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康师傅”、“统一”等“海外品”大举挺进中国大陆。外国资本也开始涉足,方便面的“老祖宗”日本日清集团已在珠海投入几亿人民币,筹建几十条生产线。大陆方便面生产厂家一哄而上,一下子涌出600来家。
宋学俊力排众议:“选项目不是看市场的需要量有多大,也不是看竞争对手的强弱多寡,而是认清自己的优势。”他响亮地提出,以热制热,争当全国方便面大王,进而到世界上去比高低。
宋学俊有张无与伦比的王牌——胶东金小麦。
制作方便面,需要面筋质(即蛋白质)含量高的小麦,面筋质越高,方便面越有韧性,吃起来就滑爽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龙口市素享“小麦之乡”的美名,出产的小麦“天生丽质”:湿面筋质含量达38%—42%,比国家标准高10%以上,在世界上也属一流水平。
宋学俊对全厂员工说:“有了第一流的小麦,制不出第一流的方便面,只能证明我们无能。”
    凭一流速度,创一流效益
1993年,龙丰在大连辟建分厂,上4条方便面生产线。这个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工程,仅用5个多月便建成投产。辽宁省和大连市的主要负责同志闻讯,专程前去考察,不由惊叹:“这比深圳速度还要快!”
选准投入点之后,龙丰人重视算好一笔帐:投入的时效性。他们对所有的投资项目都明确了工期限额,工时之短、见效之快,令同行叹服,赞为“龙丰速度”。
300吨专用粉车间,从土建到投产只用了9个月时间,比常规速度提前7个月。投资1580万元引进的精制大豆粉生产线,不到两个月就试车成功,使负责该项目的瑞士专家也感到惊奇。
销售市场的开辟同样迅速。两年中,全国各大、中经销点发展到400多处。
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的另一重要举措是引进外资。1992年8月,龙丰与美国时尚公司合资110万美元组建烟台美龙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投产10个月便实现利润400万元。1993年,又与香港一家公司合建了大连美龙食品有限公司。1994年3月,与6家国内外企业合资3000万元的北京燕郊食品有限公司又正式开工。
龙丰投入的资金一般都能快速回笼,因为其产品适销对路,供不应求。偌大一个集团,竟无专用的仓库。在旺季,各种类型的“龙丰”牌方便面一下生产线,立即便被来自各地排队等候的客户装车运走。此前10天,客户就已预付了货款。
凭一流速度,创一流效益。1986到1993年间,龙丰集团资金投入年均增长65.9%,与此同时,利税年均增长89.02%。
    国内争大王,世界比高低
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国产方便面为何不敌“外来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数生产厂家规模小,档次低。龙丰人知道,龙丰如果也搞小打小闹,几年后有可能被“吃掉”。
要想国内争大王,世界比高低,就必须不断加大投入,壮大实力,形成规模优势。
1991年以来,龙丰固定资产投入近1.3亿元,去年达到8000多万元。
扩大规模,需要胆识。对此,龙丰员工有切实的体会。上300吨专用粉项目时,许多人不理解:企业已经搞得不错了,保持局面就是胜利;再扩大加工能力,很可能造成产品积压,风险很大。项目投产后,果然一度出现滞销。对此,宋学俊非但没让停产,反而决定增加作业班次,同时加强销售攻势。1992年10月,积压面粉全部售罄。此后,龙丰牌专用粉一直俏销。
在扩大方便面生产规模方面,龙丰人更显魄力。尽管全国方便面市场已经供大于求,他们仍决定在各大城市陆续设分厂建生产线。到明年,龙丰将拥有16条生产线,生产规模稳获全国王冠。
建一个分厂,夺一方市场。去年,龙丰在大连建起4条生产线,把东北80多个牌号的方便面比了下去。
“占领东北,收复山东,挺进中原,走向世界”,这便是龙丰的“抢滩”战略。如今,东北市场已可称王,齐鲁市场亦基本收复。北京分公司可望今秋投产,5条生产线,年产值1亿元,利税可达2000万元,从而为夺取中原市场,进而占领全国市场奠下根基。
国内称王,志在必得;世界争雄,谈何容易。但龙丰人有信心。因为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小麦,自产的专用粉,而且,国内方便面生产的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都比国际水准低,扬长补短,便可昂首阔步走世界。
龙丰集团下属的烟台美龙食品公司,年产4000吨高档次的小杯方便面,50%销往国外。龙丰人决心用事实证明:暂时落后的中国方便面行业,定将产生世界名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