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阅读
  • 0回复

高瞻远瞩深切关怀——小平同志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09
第1版(要闻)
专栏:

  高瞻远瞩深切关怀
——小平同志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新华社通讯员柳怀祖新华社记者施宝华
10月7日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十周年。它是中国拥有高科技的重要象征。建成六年来,它以世界一流的高能物理研究设施吸引着中外高能物理学家。
实践证明,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极富远见的正确决策,它不仅为我国高能物理学家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也使我国能够跻身国际拥有高能加速器的粒子物理研究行列,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科学家们回顾我国建造对撞机取得的巨大成就时,总忘不了小平同志。他们认为,小平同志不仅创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理论,而且身体力行,是抓重大科技项目的典范。
“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
我国的科学家很早就从事粒子物理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但是,他们只能在外国的高能加速器上进行实验研究。他们一直梦想,祖国能有自己的高能加速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了解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和科学家们的心愿,早在1956年制订的科学发展12年规划中就确定要建造20亿电子伏特的加速器,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为了支持我国粒子物理研究事业,国家不得不拿出1亿元资金,投资到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合建的联合核子研究所。我国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张文裕等只得出国到这个研究所去从事实验研究。但是,60年代中,由于国际政治风云变化,我们的科学家被迫回国。张文裕等18位高能物理学家再也不能忍受无用武之地的痛苦了。他们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希望国家能尽快考虑建造自己的高能加速器。197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复信指出,建造高能加速器“这件事不能再迟延了”,并责成中国科学院筹划建造高能加速器事宜。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使这项工作难于进展。直到1975年,病情已经十分沉重的周总理和小平同志一起批准了我国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基地的建设计划。这个计划一直拖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6年冬天才得以实施,一个在北京建设一个400亿电子伏特高能加速器的计划逐步推开。但是,当时百废待兴,国家有限的财力难于支撑这个过于庞大的建设计划,1980年下半年,刚刚准备动工的这个加速器建造工程被迫下马。
小平同志深深理解高能物理研究的重要和科学家们的心愿,1981年初,他指示当时主持国家科技工作的方毅同志,就建造高能加速器问题广泛听取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重新论证。
方毅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就我国建造高能加速器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证,认为目前世界上建造高能加速器的趋势虽然是能量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但每台加速器只能进行特定能区的物理研究。纵观高能物理研究现状,在2×20亿左右电子伏特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能区仍有不少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和物理实验工作,同时,电子与正电子高速运转弯曲处放射出的同步辐射光,亮度比通常光源强千倍以上,这种同步辐射光在物理、化学、材料学、生物、天文、医学、微电子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而建造这种对撞机我国在财力、工业技术能力上都是能够承担的。根据专家们的论证,中国科学院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在北京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方案。小平同志仔细研究了专家们的论证意见后批示:“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他还亲自为工程建设点将。1983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这个方案,同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将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列为国家重点工程,要求在5年左右建成。
“我相信这件事不会错”
以加速器专家谢家麟院士为总设计师的一批专家振奋忘我地投入了对撞机设计。他们按照中央确定的“既能进行高能物理研究,又能实现同步辐射光应用”的“一机两用”方针,充分吸收了国外对撞机设计经验,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完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
1984年10月7日,中国第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在北京西郊破土动工。工地四周彩旗招展,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的奠基石在红绸护饰下矗立在工地中央。
小平同志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兴致勃勃来到工地参加奠基仪式。他看到了老物理学家张文裕便同他紧紧握手。张文裕激动地拉着小平同志的手说:“我多年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小平同志还和为这项工程做了许多工作的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握手,感谢他对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特别是高能物理方面的帮助,希望他继续帮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李政道教授兴奋地说,他相信在小平先生的领导下,中国必定能建设成功对撞机,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尽力帮助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和高能物理研究、人才培养等事业。
小平同志在热烈的掌声中,挥锹铲土奠基,并对周围的人说:“我相信这件事不会错!”再一次表示了对发展我国高科技事业的积极支持和坚定信念。
“我们的加速器必须如期甚至提前完成”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由近万台集中了多种高技术的设备组成的复杂巨大系统工程,全部工程和设备需要中央十几个部委所属的数百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工厂进行设计施工、制造设备和安装调试,其复杂性和面临的技术难关丝毫不亚于当年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研制。它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是十分严峻的,小平同志十分关注工程的进展,经常阅读工程的简报,及时作出指示,帮助解决工程进展中的难题,确保工程优质、高效、顺利进行。
工程一开始,在如何建造上就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对撞机设备制造难度大,我国的设备制造技术还难于适应,还是从国外全面引进为好。但是,多数国内外专家认为,中国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有一个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的设备,也希望通过自己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提高我国高能加速器的综合研制能力,造就一支高能加速器的设计研制队伍。工程领导小组遵照小平同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吸收国际的经验”的思想决定,除计算机、快电子学零部件等少数我国目前无力研制的设备,以及用量很少不值得花人力、物力去研制的设备、材料、部件外,都由我国在充分吸收消化外国先进技术基础上,主要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设计研制。小平同志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准了这个意见。实践证明,这个建造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对撞机工程的进度,他在一期工程简报上,亲笔批示:“我们的加速器必须保证如期甚至提前完成。”并嘱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认真加以检查督促。小平同志的批示极大地鼓舞了对撞机的建设者。工程领导小组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实行科学管理。首先,从工程领导小组、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各有关部委到主要设计和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及各设备研制和土建施工单位,层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各自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与此同时,对工程实行关键路线法的先进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层层编制总体和分系统设备的研制和建筑的建设进度的关键路线网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实施单位和负责人,及时检查、调度、修正、平衡,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质完成。所有工程研制建设参加者,都为对撞机的建设团结协作,奋力拚搏,涌现了许多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最重要的是质量问题”。对撞机是复杂的高科技系统工程,任何局部的质量都会影响全局。工程领导小组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工程领导小组一开始就对各部件、设备制造的每一步的质量都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每一道工艺都严格按规范检验。不合格的,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更不准出厂,同时派科研和设计人员驻厂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影响质量的问题,进行质量监督,从而确保了对撞机的质量,创造了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调试一次成功的奇迹。
遵照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思想,工程领导小组在对撞机建造过程中十分注意对外开放,积极开发利用外国智力。李政道教授为中美两国高能物理领域的合作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做了大量工作,经他建议,工程领导小组聘请美国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对加速器有丰富经验的潘诺夫斯基教授为科学顾问。李政道教授还协助中国的数百人次的专家到美国进行考察和学习。根据中美在高能物理领域合作的协定,美国五个高能物理研究国家实验室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给了很大帮助。海外的炎黄子孙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丁肇中、吴健雄、袁家骝和邓昌黎教授也以很大的热忱关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并给予许多支持与帮助。欧洲核子中心德国同步加速器中心、日本高能物理所都给对撞机工程很大支持。国外同行的支持和帮助,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如期建成起了重要作用。
经过数万建设者1500多个日日夜夜的顽强拚搏,中国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终于在北京建成了!它的建造质量是国际一流的,对撞机和谱仪的主要指标和性能参数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对撞机在实现对撞后仅半年左右就达到了设计指标,谱仪整机调试也只用了5个月时间,这在国际同类加速器中也是罕见的;它的建造投资是最省的,只有国外同类加速器投资的几分之一。
国际高能物理学界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给予极高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发展的伟大进步,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988年10月,北京又一个金色的秋天,小平同志又来到了这里,他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对撞机工程全部设施,和建设者一起欢庆胜利,并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
小平同志说:“说起我们这个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我先讲个故事。有一位欧洲朋友,是位科学家,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搞这个东西?我就回答他,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不能只看到眼前。”“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小平同志接着说:“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现在我们有些方面落后,但不是一切都落后。这个工程本身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个工程不完全是照搬过来的,中间也还有我们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创造。”
江泽民同志在主持电子工业部和上海市工作期间,就十分关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要求承担对撞机设备研制任务的单位一定要顾全大局,克服困难,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确保对撞机工程的如期建成。1989年10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视察。他仔细察看了所有研究设施,听取了关于对撞机工程建设和开展高能物理实验研究情况的汇报,同科学家们进行了亲切座谈。他高度评价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成就。他说,这一高科技领域的成就的取得,是对撞机工程建设者认真贯彻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和建设对撞机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江泽民总书记勉励科学家们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图强,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