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对十岁肩膀的考验——看故事影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感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5
第12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对十岁肩膀的考验
——看故事影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感言
赵葆华
十岁的孩子该是在长辈疼爱的绿荫下,纵情欢乐无忧无虑的。可一旦面临生活变故,这十岁稚嫩的肩膀能肩起怎样的责任?这突发奇想的问题,看似杞人忧天,实为关乎着我们民族未来的性格与命运。长影新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编剧赵俊梅、郭林,导演郭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十岁女孩,在生活突然逆转,厄运降临之际,所肩起的情感和责任。
小女孩叫张鸣鸣,本来也生活在温柔之乡,深受老师的喜爱,备受爸爸妈妈的疼爱。然而,三口之家,爸爸突然病故,妈妈又病倒在床,欢声笑语一下子被她臂上的黑纱和妈妈的呻吟取代了。她那十岁的柔嫩的肩膀成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将生活的厄运和不幸化做冶炼性格的炉火,让鸣鸣在生活考验面前迸发出性格新质的光彩。这柔嫩的肩膀在担起沉重的责任的同时,也在世人面前树立起自己的顽强抗争,进取向上的强者品格。
影片深情而生动地表现了鸣鸣的这些性格特征,也令人信服地展示了鸣鸣自立、自强性格萌生的依据。
依据之一,是鸣鸣的情感动力——那就是对妈妈的爱。爸爸已经病故了,她不能再没有妈妈,不能当孤儿!为了帮助妈妈从爸爸病故的阴影中走出来,她把对爸爸的思念埋在心底,不在妈妈跟前表露。为了帮助妈妈恢复健康,她尽可能节省自己的开销,把好吃的东西让给妈妈,给妈妈补营养。影片中凭借许多细节传递这母女深情,展示鸣鸣的性格变化。鸣鸣怕钱不够用,每次只买一片西瓜,没有自己的份,妈妈让她也吃,她稚气地推脱说,她小时候水果吃多了,现在不愿意吃了。那份可爱的拳拳之心,令剧中的妈妈动容,也令观众动容。妈妈在她生日之际,拿出钱让她去买个生日蛋糕,她不忍心将钱花在自己嘴上,谎称蛋糕都卖光了。这份孝心与爱心感动了妈妈同室病友,一起给她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这于日常生活中显露出来的孩子性格的成长与变化,那份质朴中的真诚,平淡中的深情,令人感喟不已,绝不亚于惊天动地的壮举对人心的冲击!
鸣鸣抱定一个愿望:决不能让妈妈倒下,决不能让自己在学校落后!这是鸣鸣性格变化的第二个依据——她的理性动力。鸣鸣对未来充满信心。于是她才在背负沉重生活重负的情形下,坚持天天上学,学好各种本领。当她因家务负担而落下功课,新老师想改选中队干部时,她一下子捂住臂上的两道杠,郑重地告诉老师:“我会改正,老师你放心吧!”不甘落后的进取意识和拚搏精神构成她性格成长的第二动力,也是另一个依据。于是,她一边做家务,一边温功课;一边在医院护理妈妈,一边在病床上写作业;一边跑着上学校,一边跑着背课文……她总是急匆忽地奔跑。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鸣鸣那奔跑的脚步,脚下一级级向上延伸的台阶,既是具象也是意象——那是一种奋发向上精神的象征。鸣鸣的自立自强岂止是孩子们的榜样,那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
也许是导演出于对影片商业效益的考虑,执意要强化影片的催泪效果,也许是编导过分动情于表现鸣鸣的自我抗争,致使影片陷入一种悲剧怪圈:越要表现鸣鸣的自我抗争,就越要加重鸣鸣肩头上的重量,鸣鸣个体抗争的悲剧氛围也就越发浓重,于是社会关怀被淡化,具体的时代氛围与时代精神也被淡化了。
不过,这个疏忽反倒提醒我们应认真检视我们身边的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看一看还有多少鸣鸣一样的家庭悲剧,还有多少鸣鸣式的沉重的少儿肩头?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自立自强教育的同时,也应还欢乐予孩子们,那毕竟是十岁的孩子肩头!这也是影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引发出来的警世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