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把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07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本报评论员
人生需要温暖。
失去双亲的幼儿需要温暖,家贫失学的少年需要温暖,身患残疾的青年需要温暖,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温暖,遭逢不幸的妇女需要温暖,大灾劫后的农民需要温暖,下岗待业的职工需要温暖,薪俸微薄的教师需要温暖……大千世界有多少需要温暖的人群!
人生需要奉献温暖。
当您穿上崭新的名牌时装,请不要忘记那些衣衫褴褛的孩子。当您品尝美味的珍馐佳肴,请不要忘记那些仅得果腹的山民。当您回到温馨敞亮的家中,请不要忘记那些烟气呛人、居室狭小的住户。当您合家欢聚、共享天伦之乐时,请不要忘记那些孤独的老人、儿童。当您坐着舒适的轿车为公务奔忙时,请不要忘记那些在寒风凛冽中望眼欲穿地等着公共汽车的人们……不要忘记,不要忘记吧!为他们奉献爱心,为他们奉献温暖,这是我们每一个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较好的人应尽的责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是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为人民送温暖。党政干部的工作岗位,就是为人民送温暖的岗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倾力为民解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倾力为民送乐,这是共产党的干部应有的志趣和追求。“但得终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共产党的干部应有的风格和气派。焦裕禄把一身光和热化为奉献给兰考人民的温暖,张鸣岐把一身光和热化为奉献给锦州人民的温暖。如此胸怀如此情,是值得我们永远效法的楷模。今天本报发表的辽阳市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亲”的报道,也令人感动。(通讯见第三版)
改革的年代,利益格局变动大,“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可以说越来越突出了。送温暖的迫切性增大了,送温暖的难度增大了。好比一支大军,过去是走得快的和走得慢的混在一起齐步走,整个大军步伐迟缓;现在走得快的和走得慢的逐渐分开,走得快的在前面走,走得慢的在后面跟,整个大军的行进速度就大大加快了。但是,我们这支大军毕竟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我们绝不能让走得慢的兄弟姐妹落伍、掉队,要对他们给予帮助,要给他们送去温暖。这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生动体现。
应当感谢我们的工会组织,他们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新课题,最早开始实施“送温暖工程”。这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才能完成好。岁尾年初,从中央领导同志到各地党政领导,纷纷走访困难企业、困难农村、困难居民,想实招,办实事,雪中送炭,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够欢欢喜喜过个年。数九寒天,中华大地上处处涌动着送温暖的春潮。
送温暖工程,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改革、发展、稳定,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更好地给人民大众送温暖。我们的同志要增强送温暖意识,做好送温暖工作,搞好送温暖工程。群众的燃眉之急一定要解决好,以改革的精神把“供暖系统”建立起来也决不能放松,治标、治本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愿新的一年成为“送温暖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