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阅读
  • 0回复

韩国大企业新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4
第7版(国际)
专栏:经营之道

  韩国大企业新战略
本报记者徐宝康
面对世界范围内科技和贸易的新挑战,在韩国政府提出实现“世界化”目标的同时,韩国各大企业纷纷制订新的发展战略,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主要表现是:
一、一改“大而全”的老套子,培育“拳头”产业。三星企业集团率先进行经营战略调整,在“质量为主”的总方针下,它们打破行业划分过细的作法,优先培育了“电子、工程、化工和金融服务”四大产业。尤其是在电子产业上培育出了自己的领先产品。去年,三星电子产品的总销售额达155亿美元。其中,显示屏、记忆芯片和显像管的销售量居世界第一。它们先后开发出了64兆位和256兆位的记忆芯片,科研开发经费高达近7亿美元。
大宇企业集团提出了“世界经营”的企业发展战略,选定了“贸易、建设、汽车、重工业、电子”等7大“拳头”产业,把过去各自独立的重工业和造船业合并为一体。大宇集团在“技术大宇”的方针下,计划在2000年前把目前的257个海外办事处及生产销售法人扩大到650个,年销售额将从1993年的31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720亿美元。
现代企业集团1月25日也推出了集团发展战略,大刀阔斧地把原拥有的50大系列企业砍掉了27个。在这27个系列企业中将有10个企业被分离出去,6个企业将出售,11个企业将被合并。该集团将从过去无所不包的企业集团转变成为以重工业、汽车、电子、化工、钢铁机械为“拳头”产业的专业化企业集团。为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现代集团将投资40亿美元在海外设厂和建立科研基地。
二、从技术“引进”到“购买”企业。韩国大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靠技术引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人说,技术引进是韩国经济发展的传家宝之一。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技术引进已不能满足当今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韩国大企业认为,“引进”的主要缺点是需要有“引进—消化—转化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时间长,而且耗资大。另外,所谓引进的先进技术也只不过是相对过时的技术,要引进发达国家最尖端的技术是很难的。长此下去,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跑。为改变这一状况,大宇、现代、三星等大企业集团纷纷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收购先进企业或与之合营。例如,现代电子公司以3.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AT&T—GIS公司半导体部门(原NCR公司)。大宇汽车购买了英国IAD集团的汽车研究所。二是购买著名大公司的股份,在当地建立合资公司;金星企业集团以1000万美元购买了世界著名企业3DO公司的3.04%的股份,参与了多媒体信息核心技术的共同开发和研究。三是建立战略性的合作关系。这种形式主要是“技术互换”。三星电子公司与日本东芝公司在记忆芯片领域建立了技术互换合作关系。韩国企业界认为,这种“购买”方式不仅可以直接把最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生产上,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三、注意人才。韩国大企业在人才的培养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主要表现是调整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泛泛“一把抓”,注重“地区专家”和“尖端技术”人才的培养。扩大聘用外国尖端人才的范围,建立自己的培养人才的大学。
(本报汉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