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阅读
  • 0回复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实验室完成百余课题我低能核物理研究达新高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实验室完成百余课题
我低能核物理研究达新高度
据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韩振军、通讯员赵之阳)在刚刚过去的1994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又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低能核物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达到一个新高度。
设立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是我国低能核物理实验研究的重要基地,一批专家学者在实验室拥有的世界一流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就核结构及核反应机制、合成新核素、中子物理学和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一系列国际前沿课题开展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大钊接受采访时说,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实验室建立8年来,按照开放的国家实验室模式运行,已有国内近30个单位完成了百余个研究课题,成为我国一个高效的核科学研究中心。从取得的大量成果来看,这个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处在世界前沿地位。
在核技术应用研究方面,原子能院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建成了国内第一台加速器超灵敏质谱计,广泛开展了地质、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工作。采用铍—10同位素法确定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和深海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为选定太平洋公海海域铁锰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申报联合国批准我国在太平洋地区海底资源开采作出重要贡献。此外,还在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