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警惕走私冒牌空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8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透视

  警惕走私冒牌空调
经济日报记者李铁铮本报记者刘鲜日
春节刚过,冬意仍浓,但各空调生产厂商已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广告攻势,搅得消费者眼花缭乱。
据统计,目前国内空调器的社会拥有量已过1000万台,自去年开始,消费者选择的目标开始转向分体式空调。去年全国大大小小百余家企业总销量近400万台,其中近70%是分体式空调。
分体空调需求的增长为国内空调业调整产品结构带来了机会,但是,由于市场调节机制的不健全,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是走私和冒牌日产空调器严重冲击国内市场。走私日本空调产于台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冒牌日本空调则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小厂甚至小作坊用走私配件七拼八凑而成的。质量低劣,没有售后服务保证,隐患相当大。这类所谓“进口”空调价格高于国内同类产品2000元左右,去年全国各种渠道共销售此类空调150万台,连北京、上海某些大商场也有这种空调。
二是国内分体空调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技术、质量参差不齐,使得大量进入市场的分体空调质量难以保证。空调生产技术比起冰箱等家电产品来,技术难度要高得多,而国内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极大刺激了生产,于是国内空调业产生了三类企业:第一种是资本实力大的企业,其产量高,广告投入大,但产品质量并不稳定;第二种企业是组织散件装好就卖,这类企业没有设备投入,没有质量保证和检测手段,产品质量很差;第三种企业虽起步较晚,但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等形式,投资大,设备及技术非常先进,同时拥有现代管理、检测手段,产品质量可靠。像江苏的“黄河纽士威”、广东的“科龙”、“美的”、“威力”。
三是国内空调市场处在发育阶段,流通十分混乱。进货渠道庞杂,商品鱼目混杂,进售货人员缺乏对空调这种高科技产品的了解,只好转述厂家的广告之词,常常使消费者上当。另外,一些不法商人及个体户不具备经销空调的条件,使一大批质次价高的空调流入市场。
有“火炉”之称的南京有关部门曾搞过一次民意测验,消费者仅对少数几个牌号表示满意。
根据今年冬季气温偏暖的现象分析,有关专家认为,夏季全国可能会出现普遍高温,这又是一次空调销售的极好机会,许多厂家已经在跃跃欲试了。
然而,如果当前空调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和控制,分体空调粗制滥造的状况就会扩大,以至影响中国空调业的发展。
有不少大企业呼吁,应该规范空调生产经营,采取法律手段扶优限劣。对于那些起点高,产品质量好的生产厂家,要积极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他们尽快形成规模,快步进入先进行列。对于那些虽然现在规模较大,但产品质量不可靠的企业,则要让他们重点抓技术、抓管理、上水平。而对那些靠走私配件东拼西凑的小厂则应采取严厉措施令其停产。
除此之外,各媒体要严格执行新颁布施行的《广告法》,以减少和杜绝虚假广告。江苏一家产量很大的企业每年投入800万广告费,产品销路很广,质量却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在一次质量抽检中勉强过关。像这种靠不实广告打开销路的企业,也应予以纠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