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21世纪的课题:发展教育和造就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4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者论坛

  21世纪的课题:
发展教育和造就人才
钟阳胜
内容提要: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尤其在未来21世纪,人才资源是一切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代表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而从事人才生产和再生产的教育,则将成为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产业。谁拥有发达的教育和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产业发展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纵观人类社会历史,以劳动工具形态为主要标志的社会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手工工具阶段;第二阶段,普通机器体系阶段;第三阶段,智能机器体系阶段,有的又称科学生产力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劳动工具的发展主要是延长人的四肢,扩大人的体力,劳动者尤其是第一阶段的劳动者无须接受正规的教育训练,主要靠师徒传技;但到了第三阶段,由于劳动工具不仅代替和扩展了人的体力,而且代替和扩展了人的脑力,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日益摆脱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而以另一种方式如接受教育和再教育,进行学习、发明、技术开发、实验和组织产品营销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形式重新回到直接生产过程,使直接生产过程由过去的物质产品生产过程日益扩展到非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使生产领域大大扩大。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种革命性变化,使产业发展呈现高度化、国际化、高技术化等发展趋势,使劳动者的素质在产业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从而使教育越来越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部门,即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的部门,在现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是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产业部门
进一步看,人才优势的形成必将使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的独立产业部门。众所周知,随着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将形成“世界一家”的状态,国别经济将成为国际经济,物质产品经济将成为服务经济、信息经济,国际社会将成为信息社会。由于这一结果,世界将成为一个全方位高度开放的世界,国别市场将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各国的竞争将成为全方位、多元化的竞争。与此同时,高技术的不断开发和产业化,又形成了一个包括资金、原材料、技术等的全球性资源网络。在经济增长中,谁能最好地利用这个网络,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加快发展其未来的关键产业。这就是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在内的高技术产业。由于这些产业发展固有的技术、知识、智力的“三密集”,使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指出的,这些产业“将由人为的优势,即智力和技能的优势决定其发展的命运。”21世纪“人为的优势将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势。绿色革命和材料科学革命使拥有自然资源不再是优势,电脑和电讯手段使拥有资本积累不再是优势,今后只有掌握技术和拥有人才才是真正的优势。二者相比,人才更为可贵,因为新技术出现,会被模仿抄袭。凡愿参与21世纪经济竞争的企业和国家,重视教育,重视提高人的素质,提高职工的技能,才是成功之道。”因此,一切面向未来的国家和地区及其领导人,要想担负起振兴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责任,让其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都必须彻底更新观念,使自己从过去只把教育看成灌输一种思想文化阵地的传统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确立教育是进行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代表社会经济竞争力的一种特殊经济产业的思想。不确立这种崭新的教育产业思想,就不能也没有能力真正面向21世纪,就要在21世纪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使国家和民族陷于被动落后的局面而失去立足之地。且不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能例外。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工业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工业劳动生产率之所以能不断提高,科学之所以能不断进步,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教育发达,教育不断地进行高素质的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培养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以美国为例:自1879年以来,美国大学人数每20年翻一番;自1960年到1970年,10年间翻了三番,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水平者增加了2.4倍。适龄青年入大学比例,1955年为27%,1965年为40%,此后总趋势一直上升。有学者预测,到2000年,美国将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知识社会。30年后的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大体上比30年前的1940年多10倍。不仅如此,美国还在世界各国吸收优秀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到美国读书、深造和从事科学研究。在这方面,应该说美国人是充满未来意识的。他们把进一步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保持其经济霸权地位的基础,放在发展教育产业、培养人才上面,着眼于增强未来竞争的后劲和实力。
教育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
人才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将会使教育成为21世纪的一个主导产业。有的学者认为,社会的信息化,必将使工业、商业、金融业日益依赖于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信息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将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谁掌握有大量知识、信息,谁就能在未来世纪中获胜。社会生产中体力劳动者为主体向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转变,使知识与专业技能成为人们就业竞争的焦点,如何掌握知识与信息将成为胜败存亡的关键,知识将成为财富的源泉和标志,将成为社会力量的象征。这就给教育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使教育和信息一起,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生死存亡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与此同时,在信息和教育产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必然成为一种快速运转的经济。在未来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资本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周转,财富将以惊人的速度递增,时间将日益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因素。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是极其严峻的挑战:如果与发达国家同速运行,国家就必将腾飞,否则就将处于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在今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东西或南北的划分将由经济发展的“快方”与“慢方”所取代。在这里,由于知识资本与有形资本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不同,它可以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使用,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只要重视发展教育产业,大量进行高素质的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增强自己运用新知识和各种创新技术的能力,就可以创造条件,高速发展其经济。
但是,问题在于教育产业的发展和人才作为具有能动创造力的生产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困难更多,周期更长,而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建设和发展的任务更艰巨。其理由:一是知识和人才价值在全社会的普及程度不高,不易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教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其他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物质产业的高度发展为基础,以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强烈要求为前提。这两方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条件都还不够,因此往往越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教育往往越落后。这应该引起希望赶超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严重注意。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解放以来,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今后把教育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来建设和发展是有一定条件的,但困难也是不小的。据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材料,1980年的中国文盲占总人口的23.7%,1984年中国小学入学率为98%,中学入学率为37%。1984年,我国高校学生人数139.6万,大学入学率仅1%。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1984年印度高校学生人数为344.2万,入学率为9%。1991年我国高等教育调整结构,但增长仍很缓慢。我国招收研究生3万人,与1990年持平,在校研究生8.8万人,比上年下降5.4%。普通高校招本、专科生62万人,比上年增加1.8%;在校学生204.4万,比上年略有减少。教育的发展如此迟缓,不能不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和警觉。不下大力气培育和发展教育产业,就会丧失机遇,严重阻碍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国家和民族在未来21世纪失去竞争的后劲和实力。
综上所述,人们应当认识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尤其在未来21世纪,人才资源作为一种能动的特殊的资源,是一切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代表着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而从事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教育,则将成为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产业。从现在起及至未来,谁拥有发达的教育,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经济技术教育家、行政领导干部等,谁就拥有最有效的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财富,谁就拥有灿烂的明天,谁就能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切国家和地区,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领导人都应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教育产业和培养人才对于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竞争的极端重要的战略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