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菜篮子——“民心工程”——南京“菜篮子”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9
第1版(要闻)
专栏:

  菜篮子——“民心工程”
——南京“菜篮子”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龚永泉
“三天不吃青,嘴里冒火星”。这是南京人厚爱青菜的俚语。小小青菜自然成了南京蔬菜工作者心目中的“菜王子”。近两年来,在“菜篮子工程”中,南京市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领导力度,市场上菜鱼肉蛋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菜价便宜,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普遍满意。  一菜一叶牵动民心
南京市城区人口有260万,流动人口60万,每日需消费蔬菜1000吨,肉、禽、蛋、鱼等副食品550吨。市领导常说:“市民可以十日不进商场,却不可一日不进菜场。”南京市把“菜篮子工程”视为“民心工程”,把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当成实现人民政府为人民宗旨的具体行动。
在南京,市民对分管蔬菜工作的副市长诸吉炤有一个亲昵的称谓:“菜市长”。亲昵之中有厚望也有压力。各区、县都明确了“菜区长”、“菜县长”的责任,在报纸上公布名单和联系电话,让全社会公开监督;重点乡镇也恢复了“菜乡长”、“菜镇长”。“菜市长”诸吉炤已连续两年除夕来到蔬菜批发市场,诚挚地向外地安营扎寨的“菜老板”道一声:“辛苦了,南京市民感谢你们!”
蔬菜副食品的供应涉及生产、批发、零售、消费、管理多个环节。1993年,南京调整充实了市“菜篮子工程”指挥部的力量,由“菜市长”当指挥,市计委、蔬菜局等9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具体协调抓落实。
为使“菜篮子工程”逐步规范化、法制化,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人大和市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南京市蔬菜管理条例》、《南京市蔬菜价格差率、差价管理规定》等法规,开始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建足“菜园子”完善“菜摊子”
丰富“菜篮子”要有足够的“菜园子”,南京市把巩固与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提高供应能力作为“菜篮子工程”的基础工作。去年,新增蔬菜基地1200公顷,新建蔬菜大棚140公顷,目前两项累计面积已达4480公顷。另外,还新建了一个3万头规模的大型活猪储备暂养基地。同时,对原有的菜、猪、禽等生产基地进行了普查验收,确认了103个市级重点基地,正式挂牌命名。这些基地去年提供的菜、禽、鱼等商品量分别占城市消费总量的75%、40%和45%,肉类产量也占两成以上,对平抑市场价格起了积极作用。今年,还将新增蔬菜基地1000公顷,达到每千人两公顷的标准。
从蔚为壮观的“菜园子”到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纽带是“菜摊子”。南京市建设和完善以零售市场、农贸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切实做到菜畅其流。近一年多时间,恢复了42家菜场;菜场与蔬菜基地签定产销合同,实行产销直流。这些措施在蔬菜淡季和节日市场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将再恢复8家中心菜场,使全市每半径500米之内基本有一家菜场。南京市还形成了蔬菜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同全国27个省、市、区建立了蔬菜副食品交易关系。
在“难得”上下功夫
蔬菜的产销有其特殊性,鲜嫩易腐,“少不得,多不得,不多不少真难得”。南京市的蔬菜工作者们说,功夫下到家,“难得”也要去“得”!
长袖善舞。南京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市里安排一点、企业自筹一点等多种办法,建立了两类6项政府调控基金。一类是生产发展基金,包括新菜地建设、副食品、水产、奶业4项基金,每年约有2000万元;另一类是市场调节基金,包括市场物价调节和市场风险调节两项基金,也在2000万元左右。在基金使用中,精打细算,瞻前顾后,使有限的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鉴于青菜在南京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南京对青菜实行“全年定产、缺期定购”,并给予保护价。去年,全市安排500万元蔬菜风险基金,青菜全年定产7.5万吨,淡季合同定购1.75万吨,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500公顷。对生猪采取“预购暂养、合同订购”,每头补贴预购暂养费40元,确保调控落到实处。
本着“保护两头、兼顾中间”的原则,南京对蔬菜副食品实行批零差率管理,一般为20%至60%,最高不超过80%。为了强化监控力度,投资40多万元,为主要批发市场和有关部门配备了微机、传真机,建立起计算机信息网络,每天发布市场信息,公布指导价格,形成了全市性的物价监控网络。去年,全市食品类综合零售价格指数为112.9,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居偏下水平。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随着市民对蔬菜的品种和质量的需求,一些精细蔬菜、无公害优质蔬菜也走上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日前,南京8家菜场开始了净菜上市的试点,并将在全市逐步推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