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忆《飞虎英雄传》的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28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文化广角

  忆《飞虎英雄传》的作者
冯德英
我与隋发升同志虽然说不上是交情多深的老朋友,但彼此相识也近十年了。想不到我们是同龄人,刚过60岁,他便早早地去世了。痛惜之情,难以言表!
大约是80年代中期,山东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朋友带他到我家串门,我们开始相识的。编辑朋友介绍了一些发升同志的创作情况,特别是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处境;但发升在一旁很少言语,只讲渴求创作的事,说话轻声细语,惟恐惊震了听者的耳鼓似的,更没发泄任何怨天尤人之气。他这种谦恭宁人的和气性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实在难能可贵。
1988年我到省作家协会工作后,隋发升很希望能调到作协搞专业创作,也有的同志帮他推荐。我对他的要求很理解,也很同情;但终究由于各种因素没有调成。
这以后,隋发升经常在下面深入生活,一段时间后,便从海阳县老家来到济南,挤进在此工作的儿子的单身宿舍里,埋头写作。每次他来只请省作协开张介绍他下去采访的证明信,别的方面从不提及,总是说有点困难能自己克服,一切都是挺好的。
隋发升于1953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兵学校。他曾赴朝鲜当过志愿军,先后在福建、青海、甘肃、湖南等省,度过十多年的部队生活。在这时期,从儿时便受着故乡老解放区人民的崇高革命操守熏陶、感染的他,萌发了用笔描绘革命人民的战斗生活的愿望,并用业余时间努力去实践。不幸的变故往往相伴着美好的愿望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这个长沙工程兵学院的教员也未能幸免,遭受迫害,被遣返故里,过着拮据的百姓生活,政治上精神上经济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且不说磨难如何频仍,只靠微薄的工资,对他来说举家老小的生活已难以维持。直至我见到他时,七八个冬天,他都是那身黑旧的衣裳,那件破旧的军大衣,但他那倾心文学的一腔热情始终不减,初衷不改,意志弥坚,顶住压力和非难,节衣缩食,自费采访,刻苦创作。他为什么这样自讨苦吃?他为什么不去经商发点“小财”呢?凭他多年认识的一些有权的“关系”,做到这点也不难。他没有这样做。他也没有颐养天年,安享清闲。显然,他对文学的苦苦的执著追求,从“名利”的范畴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35年的奋斗没有白费。隋发升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飞虎传》、《卧虎传》、《龙女传》先后出版。这些作品虽然得不到诸如“字字珠玑”、“史诗”、“警世之作”的美誉,也没有“洛阳纸贵”的轰动,但都同他的朴质无华的为人一样,记录着人民的斗争故事,真情实意。我想,这就是文坛中的极平凡又极不可缺少的相当一批作家的实践,是人民和社会所需要的。
隋发升同志逝世一年多了。适逢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他的反映抗日斗争生活的长篇遗作《飞虎英雄传》出版了,我写下上面一席话,对作者抒发一点纪念之情,也算作本书的小序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