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货币供应量增势回落贷款总规模调控适度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25
第1版(要闻)
专栏:

  货币供应量增势回落贷款总规模调控适度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成效
本报北京7月24日讯记者施明慎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公布的第二季度金融统计数字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状况比预料的要好,整体趋势正朝着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发展。
——现金回笼较多,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增势回落。上半年,现金净回笼284.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回笼201.4亿元,为历史同期回笼最多的一年。原因主要是:一、信用回笼现金多。上半年国家银行储蓄净收入现金1483.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收入212.2亿元。二、商品旺销,服务业繁荣。1—6月份,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30.8%,国家银行商品销售现金收入845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0%;1—6月份国家银行服务事业收入现金194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2%。三、消费基金支出数量较大,但增势减缓。上半年国家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现金支出的增长幅度,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2和10.6个百分点。上半年现金大量回笼对改善货币流通状况、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和实现全年现金发行计划十分有利。到6月末,全国市场现金流通量700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比年初增幅缩小了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构成)比去年同期增长21.2%,比年初增幅缩小了5.6个百分点。广义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和单位及个人的全部存款构成)比去年同期增长32.8%,比年初增幅缩小了1.6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的走势表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收到明显效果。
——储蓄存款继续大幅度增长。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5573.1亿元,比年初增加4037.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891.8亿元,增长39.4%。居民储蓄存款的持续大幅度增长,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稳定,社会公众对政府治理通货膨胀有信心。其次,保值贴补率连续升高,居民对储蓄收益预期增加,社会闲散资金大量转入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及社会集资对储蓄分流减少,也使储蓄存款的正常增长相对稳定。此外,信用卡业务在集团单位和个人消费中的发展,银行大量推行代发工资业务,减少了现金流通,增加了储蓄存款。
——国家银行贷款控制在计划之内,贷款总量供应适度,但企业资金占用不合理。上半年,国家银行各项贷款增加1609.1亿元,控制在计划之内。总规模的进度比较合适。贷款的增加支持了工业生产的增长,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总量调控较为适度。今年6月底,全国各种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为105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目前,有部分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和拖欠上升,主要是与投资规模过大,固定资产投资大量挤占流动资金有关。
——汇率稳中有升,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截至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已达626.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10.4亿美元。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中有升,从年初的1∶8.44左右升值为6月末的1∶8.30左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