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阅读
  • 0回复

壮乡奏响现代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10
第1版(要闻)
专栏:五区新气象广西篇之一

  壮乡奏响现代曲
本报记者何加正郑盛丰
海滩、丘陵、大山,沿海、内陆、中心城市,富裕和贫困。广西简直就像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
山川壮丽无比,风景秀丽宜人。
以1990年为基数,到1994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17.2%,高于全国水平,由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15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9位上升到20位。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7元,由第18位上升到13位。
广西第一个“翻番”,从1980年到1990年,用了10年时间,比全国慢了3年;第二个“翻番”,今年便可实现,提前了二至三年,终于赶上了全国。
“八五”是广西发展的黄金时期。
壮乡各族人民追随现代化的脚步,奏响了一曲特色浓厚之歌。90年代,尤其1992年以后,变化之大,超乎人们想象
我们一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就被满城流动的摩托车流所吸引。红灯亮处,五彩缤纷的头盔拥成一片。姑娘们的长发在头盔下飘舞。这座70万人口的城市,已有摩托车10万辆,平均每7个人就拥有一辆,堪称全国之最。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南宁摩托不疯狂。南宁人在追随着现代,同时,保持着务实和平稳。
一位同机到达的朋友说,几年不见,南宁变得不认识了。
其实,即使生于斯、长于斯的广西人,对于广西这几年的种种变化也感到目不暇接。
一位领导干部告诉记者,1992年他到南宁地委任职时,机关楼上楼下仅有两部手摇电话机,中午没人时还要锁上。而此时沿海一些省份早已进入比较现代化的通信时代。难怪有人一提起广西,脑子里就会出现“落后”两字。
而今天,南宁街头的公用电话比北京还要稠密。在乡间,即使桂西北“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的“堡垒”地区,小镇上也时不时见到“国际国内直拨”的标牌。原先不少写的是“直拨全球”,大概是人们见识多了,店主人也就收起了那份“得意”。
在特困的大石山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105岁老人黄妈球家里,记者提包里大哥大突然“嘟嘟嘟”响了起来。这新鲜的玩艺儿似乎并没有引起周围人们表情上的变化。大哥大在大部分县城包括很多贫困地区县城已经开通。百色地区一位干部在美国拿起电话机一次拨通家里,兴奋异常。自治区邮电局长说,如果没有设备的先进,想一次拨通可能吗?
崇山峻岭曾把包括位于东部边缘的梧州市在内的很多地方阻隔成远离首府的“孤僻之地”。信息不灵,办事不便,使他们心有忧怨。近几年,广西干部群众办交通的劲头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超乎人们想象。我们到达广西,自治区政府主席成克杰正在参加南宁以西平果经百色到隆林全长300多公里的二级公路开通典礼。此前,由他亲自任总指挥的南宁东去梧州的400公里二级公路,经3年奋战,已先期建成通车。7月1日,地方筹资兴建的南宁连接西南出海口的钦(州)北(海)铁路开通运营。北部湾畔,钦防高速公路雏形已现。桂北,工业城市柳州到旅游城市桂林的全封闭高速公路也即将建成……
一个港口群正在兴起。1993年,钦州人在港口建设没有列入国家计划的情况下,主要靠动员全市人民,用“全民创业”精神,建成一条进港公路和两座万吨级码头,实现了孙中山《建国方略》留下的遗愿。现在,和公路码头同时留下了一个钦州人的“建港精神”。新兴城市防城港因港得名,不过,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那个曾作为国际秘密通道的小码头早已独守一隅。新兴的8个万吨级码头和5个中吨位码头一字排开,气势宏大,绵延3公里。入夜,记者登上山包,大海在月光下波平浪静,远处海面上灯火闪烁。有20多艘轮船在排队等待进港。这个昔日的海边小镇,短短几年就成了西南出海的重港,令人刮目相看。现在,钦州、防城港和另一座三五年间崛起的新兴港口城市北海,已成鼎足之势,完全有能力担当起大西南五省出海通道的龙头角色。
汽车沿着右江河谷驶向老革命根据地百色。沿途摆摊卖芒果的农民,希望我们捎个信,请更多的人去买芒果。显然,壮乡人在一面欣赏着现代气息的奔流,一面享受着现代交通带给他们的实惠。今年国庆,与这条公路并行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主干道的南昆铁路百色至南宁段将正式通车。届时,这片曾经偏僻的土地又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尽管大山区的农民仍然在艰难地和石山抗争着,并且还要继续抗争下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给广西带来的变化却使人难以忘怀。入夜,南宁街头人山人海,人们三五成群,或围坐一起喝这两年刚时兴的夜茶,或品尝着香气四溢的卤煮小吃,或在草坪上放飞风筝,追求着同时也在营造着一种温馨、安康和祥和。现代文明顺着交通脉络流淌。我们到的所有中小城市,无论过去是多么偏僻,除了繁华程度、商品档次有所差别,大城市有的,那里几乎都有。夜色中登上我国特困地区之一的河池市的一处楼顶,只见霓虹灯光闪烁,街面上店铺林立,人流不息。百色市大街上一家家特色商店,或专卖女装,或专卖男装,或经营视听器材,甚至还有带洋味的饼屋,其格局和大城市一般无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从这里,现代文明必将渗透得更深更远。
根本的变化还在人。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环境意识,等等,现代意识正在广西人头脑里形成
变化最终集中在人的身上。人的变化是一切变化的根本。
广西山多,且多是石山。石山造就了广西人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在大石山区,仰望那悬崖峭壁上一窝窝人工栽种的玉米,你不能不被那种顽强的生存能力所折服。据说,很多是农民一筐土一包种子爬上去种的。在大山下站一会,立刻会头晕目眩。
然而,石头似乎又会造就人们另外一面:容易封闭,安于现状。
很多广西人笑谈昨天,犹如隔世说梦。本来面临大海,却自认为处于内陆,靠海不识海;一度公路上关卡林立,人们担心商品交流,怕别人买走了当地有限的食品。甚至不愿有过多的人员交往,原因是“天上飞机多了,地下母鸡少了”。封闭,并不是谁故欲为之,而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不自觉行为。
开放的大潮终于改变了壮乡人的观念。不屈不挠的性格融进改革开放意识,铸造的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大办交通中就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广西已不再封闭,所到之处,人们都在谈论优势劣势,谈论出海口,谈论“大通道”。在做“海”的文章,“边”的文章。“背靠大西南,服务大西南,走向东南亚”;“沿海政策大家用,边贸生意大家做”已经成为共识,更成为一种动力和自觉行动。
客人被一批批请了进来。哪怕是百色、河池、巴马、田林等全国出名的贫困市县,向人们介绍的也是优势、潜力和远景。听说记者到来,一些地方打来电话,要求前去采访。在南宁巧遇巴马县委书记张秀隆,当场便希望我们多多宣传长寿之乡。人们向外界“推销”自己的愿望溢于言表,精神状态令人起敬。
曾经希望封锁边界的邻近外省的地方,今天正在从开放中获得好处。富庶的玉林地区已经成为广东、海南等地的大菜篮子。每天车船齐动,大量的生猪、禽蛋、水产、水果等,源源不断,组成了一幅运输新图景,仅家禽每年不少于2000万只。合浦县每天运往广东的三鸟(鸡、鸭、鹅)水产等多达50车。现在,他们盼望的是能有更多的大市场。封锁早成历史。
广西人说,用老观念,看山是穷山,看水是恶水。用市场经济观念,看山山值钱,看水水值钱。到处都听到“山海经”的故事。博白农民彭建武承租山地1.5万亩,在山头上养猪6万头,每天出栏170头。同时种荔枝、龙眼、芒果、橄榄以及美国的甜叶竹。这种省工省料简便易行的大规模养猪方法,外国专家闻所未闻,这种饲养方法被称为“座山猪”。各地还有大量的“座山鸡”。仅博白县东平、合江一带,就占满了三十几个山头。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群众的创造层出不穷。山和水都被利用了。沿途满目苍翠,尽是荔枝、龙眼等亚热带水果。
老区人民也学会了驾驭市场。右江河谷过去难得温饱,今天他们看到了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行车数百里,只见大片的芒果林连绵不绝,犹如波涛起伏。傍晚时分,位于河谷中段的田阳县县委书记黄定嵩领着记者,在夕阳的余辉中登上山顶,指着累累果实兴奋地说,这里本是沉睡荒凉的土山,是市场经济意识创造了现在这个奇迹。
河池地委书记李纪恒曾把贫困地区的发展战略概括为:山外找市场,山内建基地。这句话里孕含着多么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变化!
市场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目前,国内最贵的葡萄酒出自特困县之一的都安,其品质、包装绝对一流;容县的“黑五类”食品早已享誉全国;而中华肥王喷施宝,即使在中国最偏僻的农村,也能见到它醒目的广告。至于工业城市柳州,由于企业家群体较早具有了市场意识,赢得了主动,更是群星璀璨。两面针牙膏、微型汽车、工程机械等等,都经常在全国性重要传媒亮相。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说,广西人正在经历一场观念大飞跃。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广西人方向更明。一种特有的精神正在实践中诞生,这是广西大有希望之所在
我们到达玉林,60多名领导干部去百色了。先头部队刚刚到家。他们要向东找差距,向西学精神。东就是广东,西就是百色。学什么精神呢?艰苦奋斗。
回来的同志感慨万千。从激越的言谈中感觉到,他们确实被老区的精神打动了。干部们说没想到广西最大的果园不在玉林在百色,汽车开了半个小时仍在园中盘行,气魄之大令人惊讶;广西最大的乡镇企业不在玉林在南丹;老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也不在玉林之下。老区是那样的艰苦,同时又是那样的不屈不挠。玉林人从中找到了差距。目的达到了。玉林这个广西最富裕的地区,为了避免干部中滋长小富即安情绪,地委下决心组织了这次活动。
我们到达工业城市柳州,饭桌上,和市委副书记蒋纯基的闲谈中得知,不久前,柳州也组织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到玉林农村作了一次考察学习。感到玉林商品经济活跃,市场意识较强,对他们进一步依托中心城市发展城乡经济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很有启发。
这种出自内在要求的相互考察学习,几乎在每一个地市都进行过。这不光是经验的互相传播,更是一种精神的互相感染,体现了广西人的一种精神风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广西人正在迎头赶上。他们学会了把握市场,利用市场。正在奋力走向现代化行列。然而,在追求现代中又始终不忘保持自己的传统。所到之处,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艰苦奋斗。这种精神不光保留在革命老区,也在沿海地区发扬。
民族团结是广西一大特点。赵富林书记把这看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他说在南宁这些年,路上很少看到自行车相撞打架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山头,甚至一家有几个民族,从来都和睦相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种团结和睦的气氛仍然完好地保存着。我们在广西的近20天中,南到北海,北到桂林,东到玉林,西到河池、百色,行程近3000公里,未见过一次吵架打骂的事。途中也遇到过多起交通事故,人们都默默地排解着。很多领导班子都由多个民族组成,然而都很团结。广西确实在现代和传统中寻找着最佳结合。
广西还有数百万贫困人口,前进的道路上担子并不轻松。但不管如何,变化是深刻的,一两篇文章很难表述我们的感受。全面走向开放开发的北部湾,涛声不再依旧;奋力前行的广西,明天定更美好。
(附图片)
压题照片:南宁江滨立交桥 何国正摄
示意图和刊头均为刘小青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