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阅读
  • 0回复

不言春作苦 常恐负所怀——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9
第1版(要闻)
专栏:世妇会特稿人物篇

  不言春作苦 常恐负所怀
——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
本报记者傅旭
深邃的眼睛,坦诚的目光,慈祥的面容,高高的身材,不论她走到哪里,都很快会引起人们注意。
敏捷的思路,广阔的视野,稳健的气质,严谨求实的作风,无论在哪个领导岗位,都给她的同事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喜欢她,男同志佩服她,姐妹们亲热地叫她“大姐”。
——陈慕华,一个杰出的中国女性。
    不凡的业绩
参加革命57年的陈慕华担任过党和国家许多高层领导职务: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爱委会主任、国家金库主任……她是中共第十至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在政坛女杰群星璀璨的今日中国,陈慕华的业绩光彩夺目。
在主管对外经济联络工作20多年间,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有了较大发展;
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后,她提出的“不能吃银行大锅饭”问题及采取的金融改革措施,得到经济界人士广泛称赞。
1988年,她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几年间,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为我国妇女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
    自强不息
陈慕华祖籍浙江青田。上海“八·一三”事件爆发时,她正在南京上中学。国难当头,她毅然投笔从戎,由西安辗转来到延安。1938年年底,她同抗大两名女生联名要求参加当时只招男生的军事参谋培训队。恰好毛主席到抗大作报告,她抓住机会向毛主席递交申请书,得到了批准,成为八路军第一位女参谋。
回忆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陈慕华说:“至今我的耳边还回响着在抗大学习时,党中央领导对我们的殷切瞩望:中华民族的责任不但男同志应当承担,女同志也要承担。”从那时起,一种责任感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上,一个自强不息的信念深深地种在她的心底。
在人生旅途上,陈慕华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1982年,她受命担任外经贸部部长,成为该部第一任女部长。在任期间,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连年顺差。三年时间里,她出访过20多个国家;她到过沿海和内地许多地方调查研究,大型企业、乡办工厂、储蓄所乃至职工的家庭,也都留下过她的脚印;很多时候,她的日程表只能以分钟排列……
循着陈慕华的足迹,记者领悟了“自强不息”的含义。
    爱,永驻心头
陈慕华有着满腔的爱,爱亲人,爱同志,爱孩子,爱亿万妇女姐妹……
陈慕华的第二个孩子降生在胡宗南进犯延安的炮声中,由于形势所迫,她含泪把孩子送给一位纺织女工,直到1975年才找到孩子。看着那个没有亲生儿女的女工,她深情地说,“你抚养她30多年了,她还是你的孩子……”
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女童辍学问题,在陈慕华的推动下,全国妇联发起“春蕾计划”。她率先垂范,动员全家每年捐款3000元,资助延安地区10名儿童返校读书。
妇女“六大”选举陈慕华作全国妇联的“当家人”,7年过去了,我国妇女运动蓬蓬勃勃,一派兴旺景象。 
记者采访了全国妇联副主席黄启璪,她举出了一连串事例:《妇女权益保障法》出台、打击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全国妇联与中组部三次召开培养选拔女干部会议、“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为了亿万妇女姐妹,慕华同志四处宣传,八方奔走,没有她,中华女子学院到现在恐怕还是一个美好的设想。”
陈慕华作为世妇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即将率团与各国代表团共商走向21世纪的全球妇女发展大业。
陈慕华已74岁高龄,但挚诚的爱使她壮心不已,为亿万姐妹营造幸福,是她毕生的追求。(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