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2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者论坛

  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
程必定
内容提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经济增长的质量,要从三个方面去全面认识和把握,即在经济层次上,是经济效益问题;在社会层次上,是在经济增长中实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次上,是保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十多年的快速增长,现在已到了要特别强调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时候了。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指出,要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作为今年和今后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但是,什么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人们的认识并不都是很清楚,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该说,经济增长的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但最重要、最基本的,应从经济层次、社会层次、人与自然的关系层次,来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
首先,从经济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问题。经济增长的效益应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是对经济增长成果的评价,主要是看在一个增长阶段内,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是否取得合理的回报,亦即投入产出的大小,比如,就劳动、资金、技术三大基本投入要素来说,就是要看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用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小;二是对经济增长即期状态的评价,主要是看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宏观和微观状态是否良好,亦即经济运行与管理效率的高低,比如,对资源利用和要素配置的合理程度,企业和生产者等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调节的适应程度,资金周转和循环的到位程度,以及物价上扬和通货膨胀的控制程度,等等。但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认识和把握,往往比较看重前一个方面而忽视后一个方面,由于后者是前者的实现条件,对后者的忽视也就限制了前者的实现,经济效益的保证程度就大为降低。实践也证明,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的问题虽然主要表现在前者,但根本原因还是在后者,在于经济运行的组织效率和管理效率不高。因此,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益,要特别重视从实现条件入手,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的效率。反映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是要由粗放式的增长转向集约式的增长;反映在经济结构上,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反映在宏观经济运行上,是要对经济走向或经济景气的过热、过冷倾向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反映在微观经济管理上,是要有科学的经营方略和严格、有效的管理规则。总之,要通过提高效率来获取效益,通过提高效益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其次,从社会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核心问题是要在经济增长中实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仅要有经济效益,还要在经济增长中实现社会公正原则,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就社会公正来讲,经济增长要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从总体上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国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有利于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而不是扩大这种贫富差距;就社会稳定来讲,经济增长要尽量减少可能付出的社会代价,对市场失效所造成的消极后果能够得到有效防范和及时控制,经济增长的成果能真正成为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就社会进步来讲,经济增长要同时带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种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在经济增长中不仅关心价格、利润和个人的收入,享受物质文明的成果;而且还要关心国家、集体、社会,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行为道德,逐步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享受精神文明的成果。从社会层次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在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诸方面体现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经济增长成熟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
第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核心问题是保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一方面,人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经济增长不仅要提高人类改造自然而获得物质财富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人类保护自然而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国民经济在资源的合理利用、物种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损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系统。但是,由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具有社会性和潜在性,而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本体性和近期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分散的微观经济主体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往往只从本体的近期利益出发增加生产,把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视为社会的事情、未来的事情而不顾。这样,即使经济增长了,微观经济主体也有了自己的效益,但资源和环境遭受破坏,持续发展的自然系统受到损伤,不仅危及当代人,还要危及后代人,这样的经济增长就得不偿失,因而就是没有质量的经济增长。真正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得到保护的经济增长,在有关法律、体制、政策的控制、引导和社会力量的约束下,实现环境保护的社会性、潜在性与经济利益的本体性、近期性的统一。因此,从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不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从经济层次、社会层次、人与自然的关系层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是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联系的。在人类处于向21世纪迈进的现代社会,上述三个层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进步的社会制度为在经济增长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进步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上,提供了优越的制度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与经济增长质量的三个层次的要求相一致,同时也能逐步形成实现上述三个层次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因此在我国,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应将上述三个层次的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不应该孰轻孰重、此先彼后而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够好,人们因此而普遍强调经济增长中的经济效益问题,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因此而认为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就是经济效益问题,那还是不够全面的。实际上,在我国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质量中二、三两个层次的问题已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次上所出现的问题,尤其不能忽视。在一些地方,经济增长虽然很快,但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这与我们有些同志把经济效益问题完全等同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片面认识,是有一定联系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应该对增长质量的内涵有新的认识,对增长质量的要求有全面的把握。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加快科技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层次、社会层次、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层次上,逐步培育和形成经济增长的质量机制,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