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中国核潜艇的骄傲——记海军核潜艇部队大学生军官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15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核潜艇的骄傲
——记海军核潜艇部队大学生军官们
新华社记者黄彩虹新华社通讯员袁华智张卫星
10月的黄海,碧波荡漾。一艘艘舰艇劈波斩浪,训练正酣。其中的核潜艇显得格外威武壮观。
今日我军的核潜艇部队已成为海军现代化的“骄子”。在核潜艇指挥台上、操纵岗位上,是一批学者型军官。这些从地方和军队高等学府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驾驭着核潜艇,在现代化航程上犁开了一道道波澜壮阔的航迹。
祖国需要至高无上
焦增庚是核潜艇部队的总工程师,一位为中国核潜艇扬威大洋立下赫赫功绩的核专家。
60年代初,焦增庚作为核反应堆工程物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久即担任海军某基地原子能研究热控组组长,并主持建造我国第一个核动力热工试验室。
共和国第一代领导把核潜艇建设工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宏伟号令,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学子,相继踏上了这条艰险的探索之路。已经脱下军装多年的焦增庚,来到新组建的核潜艇部队帮助工作。不久,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要调他到北京工作。大机关科研院所,条件舒适,设备齐全,能出科研成果,也能照顾妻儿;到核潜艇部队去,驻地偏僻,条件艰苦,一切工作都得从头做起。然而,祖国的需要至高无上!抱着这个信念,焦增庚毅然选择了核潜艇。他39岁时第二次穿上军装,来到新组建的核潜艇部队,一干就是20年。
现任工程师姚青生,70年代末期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毕业时,可以任选分配去向,他放弃了进大城市研究院、所的机会,而是投身于核潜艇事业。
前几年,已经成为核潜艇部队优秀军官的姚青生,又师从我国著名机械专家张国雄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两年后,他被推荐攻读博士学位。就在这时,一份“速回部队执行任务”的电报发到了姚青生的手中。两种“选择”再一次摆在了姚青生的面前。他知道,核潜艇更需要他。回部队后,姚青生充分发挥所学之长。他参与编写的《核潜艇动力维修安全规定》已由上级颁布执行,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这些年来,从军队和地方高等学府走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们,汇集在祖国核潜艇事业的旗帜下,成为这支现代化部队指挥和技术岗位上的英才。
让核潜艇成为人民信赖的“和平盾牌”
操纵杆一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声誉。要让核潜艇成为人民信赖的“和平盾牌”。这是记者在核潜艇部队时常听到的一句话。
战斗在核潜艇指挥和关键技术岗位上的大学生军官们,时时把自己的岗位同责任连在一起,为祖国的核潜艇安全航行奉献全部的赤诚。毕业于核物理、热工、核化学、核监测等高新技术专业的大学生们,来到艇上当一名普通的操纵员。记者在核潜艇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从身穿大校军服的总工到年青的工程师,都身穿工作服在艇内钻下爬上。清除舱底污垢,他们和士兵一样跪到地上,一勺一勺地刮,一桶一桶地提;拆除、安装设备,他们和士兵一起手推、肩扛,浑身油污。念了3年研究生的赵海军,如今是特别运输勤务队的副队长,管的是吊车。这位“书生”并不觉得“屈才”。他的吊车吊运的是现代化武器,真正的高科技成果。提升、翻转、装艇,稍有不慎,损失无法估量,吊车内部系统结构复杂,操作精度要求极高。赵海军和队长王富永一起,把设备从里到外摸个遍,熟练驾驭了它。
敢于承担风险,真正肩负责任。这是技术人员们所具备的品格。一次,某核潜艇在海上执行一项重大试验,牵动许多部门和单位。试验中某系统突然发生故障。若返航修理,无疑等于宣告这次试验失败;而海上抢修万一不成功,进一步导致严重事故,后果则更加不堪设想。焦增庚总工程师迅即带领技术人员登艇检查,经过缜密的分析判断,他认定:海上抢修,虽然难度高,风险大,但只要抓住技术关键,措施正确得力,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他果断拍板,海上抢修!并征得上级同意。焦增庚带领大家苦干一昼夜,终于使核潜艇恢复正常运行,为这次创造世界纪录的重大试验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
提起“核”字,人们马上想到它的“核辐射”。我国核潜艇,有着完善的防护措施和科学的操作规程。然而,当核潜艇深海潜航,突然出现意外故障时,核潜艇官兵都只有一个念头:“宁可牺牲个人,也要确保核潜艇万无一失!”有一次,某艇一个高温蒸汽阀门泄漏,温度高达200摄氏度、数十个大气压力的蒸汽尖声嘶叫着向外迸射,舱内温度骤然上升,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机电长董晓荣抓起一块橡皮挡住灼人的热浪,寻找泄漏点,连续8次冲入热浪才排除故障。最可贵的是,每次发生险情,职掌专业技术岗位的大学生军官们,总是把士兵挡在身后。这些投身祖国核潜艇事业的学子,已经锻炼成为敢于面对风浪和死神的硬汉、高擎核盾牌的勇士。
用智慧和知识开辟现代化航道
身为核潜艇关键技术岗位中坚的大学生军官,用智慧和知识开辟着核潜艇驶向现代化的航道。
早在建艇初期,反应堆舱一个结构复杂的关键设备发生故障,拆卸、解体、修理、安装,其难度极大。核潜艇部队技术人员迎难而上,反复研究方案,制定修理工艺,严密现场组织,终于修好设备,受到海军领导机关的赞扬。
近几年来,核潜艇部队的大学生军官们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核潜艇建设提出数十项改进方案,被国家工业部门采纳,提高了核潜艇在安全和战斗性能方面的现代化水平。核潜艇部队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徐少华,27岁便在某项重大科研实验中负责制定技术方案。这项成果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
核潜艇部队目前所取得的大量科技成果,许多都是填补国家和军队空白的开创性工作,这些成果的应用带动了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在年轻一代大学生军官的眼中,核潜艇部队成为施展个人才华的广阔舞台。他们正是从这里走向高科技殿堂,走向成功。他们先后完成的连续最大自给力试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远航太平洋、全训等重大任务,使核潜艇出色地担负起保卫万里海疆的神圣使命,成为祖国和人民完全信赖的“和平盾牌”。(附图片)
上图:核潜艇劈波斩浪前进。 严烈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