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温暖工程”在边陲——中央军委关怀驻艰苦地区边防连队建设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5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暖工程”在边陲
——中央军委关怀驻艰苦地区边防连队建设纪事
崔耀中孟繁森
为加强驻艰苦地区边防连队建设,中央军委决定分3年投入6亿多元,实施以“新疆、西藏高原边防部队后勤设施配套治理”为龙头的系列工程,从根本上改善边防官兵的生存和生活条件                   
中南海。199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傅全有同志西部边关之行的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我很赞成多为基层“雪中送炭”,少为机关“锦上添花”,切实把基层保障好。
戈壁荒漠、雪山高原、“死亡之海”、“生命禁区”,在这里,共和国军人常年战斗在缺氧40%,紫外线超过内地8倍的艰苦环境中,忠实守卫着祖国西北边关,默默奉献着青春甚至生命。中南海和戍边卫士的心紧紧相连。在军费开支十分紧张的情况下,1993年底,中央军委采取加强驻艰苦地区边防连队建设的重要举措,决定分3年投入6亿多元,实施以“新疆、西藏高原边防部队后勤设施配套治理”为龙头的系列工程,有限经费向基层倾斜,配套治理让官兵满意,从根本上改善边防官兵的生存和生活条件。
边关万里送深情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艰苦地区视察工作,总要到基层连队看望官兵,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反复强调要进一步改善边防连队的物质文化生活。为了把中央军委对边防建设的关怀落到实处,总后勤部先后组成多路调研服务队,分赴新疆、西藏、内蒙古、东北和东南沿海等地“边防万里行”,查真情、解难题。在总后领导的带领下,他们走高原、穿戈壁、翻雪山、上岛屿,登最高的哨卡,蹲最远的连队,到气候最恶劣的阵地,行程5万多公里,足迹遍及数百个基层单位。服务队冒着高山反应和风雪严寒,深入到最边、最远、最高、最冷和最苦的连队、哨卡,与官兵同吃同住,促膝谈心,蹲点调研。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尽管某哨位仅有1名战士值勤,总后领导带领服务队坚持登上100多级台阶到哨位征求意见,把中央军委的关怀和温暖带给了守卫全军最高哨位的士兵。赴东南沿海艰苦地区的调研服务队,先后到了距海岸线最远、位于海防最前哨的岛屿;爬上了海拔1000多米的金钢山和雁荡山。对调研服务队的到来,戍边官兵非常激动,对军委和总部首长充满了感激之情。
通过对艰苦地区边防部队的调研服务,摸清了后勤设施配套治理的底数和重点,确定了建设规划和步骤,在边防连队培训了专业技术骨干,为戍边官兵进行了全面体检,送去了新特药品和文体器材。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的一片深情温暖着边海防官兵的心。
“生命禁区”创奇迹
吃水、用电、洗澡、取暖、养猪、种菜等日常生活问题,对于内地省份来说是不难解决的。但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几乎成了一道道无法攻克的难关。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要寻找水源谈何容易;在一些高寒地区自古以来就没有生长叶类和果类蔬菜的历史,海拔5300米的西藏日喀则查果拉哨所被科学家定为“生物禁区”;冰雪大坂又如何迎来“光明使者”;在“早穿棉、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的地方,怎样治理昼夜温差给营房带来的断裂和损害……为了把中央军委关怀艰苦地区边防连队建设的重要举措付诸实践,在总后的组织领导下,各级专门成立了配套治理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坚持科学论证,科学决策,科学治理,走科技强边之路。他们组织有关专家赴边防哨卡现场勘察,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和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慎重拟定建设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适应高寒、风大、缺氧的地区特点,进行“群英会战”科技攻关。为了论证一线连队取暖的最佳方式,他们在具有代表性的连队进行了长期的昼夜测试,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了解决水源和电力问题,他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数以万计的论证实验;他们还发动官兵开“诸葛亮”会,在专家指导下设计了充分利用热能的猪舍、鸡舍和蔬菜温室,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勘测打井和建造保温水塔,解决了高寒地区部队吃水难;采用半地下安装锅炉的方法,通过重力循环解决了边防连队的取暖和洗澡问题;采用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多种办法,解决了哨卡用电难的问题。边防某团地处海拔2800米的寒区,年平均气温不足3摄氏度,积雪时间长达138天,无霜期不足3个月,冬季冻土层达1.2米,部队和当地老百姓一样,一年有10个月吃不上自产鲜菜。在有关专家指导下,他们建起半地下温棚室,安装活动式高效日光节能温棚架,并对土层进行精心改良,使10多种果类和叶类蔬菜种植成功。在海拔4000多米的明铁盖边防连,温室里种植的南瓜长到15公斤一个。
风雪哨卡换新颜
国庆节前夕,驻守在帕米尔高原的某边防团传来喜讯,这里的官兵全都洗上了热水澡,住上了有暖气的新营房,吃上了自己在温棚里种植的10多种蔬菜,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电。检查组在世界屋脊3000多公里边防线上的连队和哨所,看到战士可以吃到四菜一汤,鸡、鱼、肉、蛋花样翻新,鲜嫩蔬菜令人胃口大开,嚼脱水干菜、一日三餐吃罐头的历史已成为过去。边防一线连队蔬菜自给一年达到8个月。驻守在“生物禁区”的查果拉哨所温室里长出了小白菜和菠菜;有的连队还吃上了自己种的花生、西瓜、香蕉等。驻贺兰山某部培育成功了适应高原寒区的良种猪,每头每天长肉0.75公斤左右;有的哨所一年有5个月能喝上自产的新鲜牛奶。在素有“雪山孤岛”之称的红山嘴边防连,透过塑料大棚可以看到里面种植的10多种蔬菜,红的柿子、绿的青椒、黄的菜花、紫的茄子,苍翠欲滴,菜香扑鼻。这里的肉菜自给率平均达到85%以上。
驻藏官兵告别了“土坯屋、铁皮房、夜来风雪寒、土屋变冰箱”的历史,住进了水、电、暖齐全的制式营房,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协作攻关,解决了因昼夜温差带来的阴阳面墙体开裂、室内保温、门窗开向等技术难题。多年来汽车兵过喀拉昆仑山时,要手持喷灯烤着高压锅做饭,蹲在雪窝里就餐,在野外裹着皮大衣睡觉。现在过喀拉昆仑的汽车兵不再风餐露宿,每个兵站客房、餐厅设施全部配齐,接待室、卫生室、娱乐室一应俱全,新建的洗澡堂24小时开放。
在全军海拔最高的神仙湾哨卡和帕米尔高原的红其拉甫达坂,前哨班告别了靠马灯、蜡烛照明的历史,连队配上了生活电器,MTV的优美歌声在雪山戈壁久久回荡。
一眼眼机井,一座座水塔、一方方水池、一条条管道将洁净的泉水送到了人迹罕至的边关哨卡,那里的官兵吃水不再靠溶雪化冰和车拉人抬,在海拔4200米的阿然保呆边防连,官兵值勤巡逻归来,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个热水澡。
从最近总后对西北地区边防配套治理工作检查情况看,通过两年多的努力,70%以上的边防连队基本达到“消除危房、保障用电、安全取暖、方便吃水、能够洗澡、肉菜部分自给”的目标,总部要求,要进一步搞好治理,巩固成果,完善设施,提高效益。
在搞好新疆、西藏两区边防配套治理的同时,中央军委决定,从今年起分三年对海军、空军、二炮、国防科工委等驻艰苦地区部队和其他边海部队也相继实施后勤设施配套治理工程,并要求务必在三年内达到治理目标。
风雪边关生存和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大大提高了边防官兵的战斗力,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保持乐观情绪,士气旺盛地在祖国的万里边防线上巡逻、站岗、放哨,谱写着跨世纪的奉献之歌。
(附图片)
压题照片: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车队在运输途中。
  楚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